B04:兵器/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坏规矩”的“海底预置武器”
田剑威
  在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出现奇异船只或巨型怪兽从深海钻出威胁人类生存的情景。如今,美国军方正在构想一个更为现实的场景:把藏有无人机的密封舱藏在靠近其他国家海岸的水下,以便在需要时利用它们发起突袭。

  据美国媒体报道,五角大楼下属研究机构正在推进一项名为“上升载荷”的项目,其核心内容是将装有无人机等遥控武器的密封舱预先布置在水下,在战时通过远程启动。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无序部署无人武器是一把双刃剑,在试图将“海底恶魔”安插到他国“门口”时,自己也难免会反受其害。

  “无预警空海一体战”

  在军费缩减的背景下,美军将很难兼顾地球上的每一处热点区域。为此,五角大楼正在寻找更隐蔽、更便宜的遏制手段。“海底预置武器系统”就是此类方案之一。

  据知情人士介绍,它其实是一个直径为17英寸(约0.43米)的球形密封舱或一个底面直径约为5英寸、高为36英寸的圆柱形密封容器。在容器内装载有无人机,一旦需要,即可通过军事数据链等通信手段将其激活,并自动发射。据称,对“海底预置武器系统”的全要素测试可能于2017财年在西太平洋进行。为了避免有关违反国际战争准则的指责,相关研制机构一再强调这种武器“不属于传统武器性质”,其开发意图也“不具有致命性”。

  另据美国《大众机械》杂志披露,美国军方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长蛇座”计划,它实际是一种能长期潜伏水下,并可随时发射多种海空无人作战工具的作战平台,其最大特点是“灵活机动,出其不意”。

  按照作战设想,美军可在平时通过核潜艇、船坞登陆舰或大型运输机将“长蛇座”投送至某处,随后“长蛇座”既能沉至海底一动不动,也可在海下机动巡逻,但无论是否活动,其搭载的传感器始终运作。一旦发现周围有敌方舰艇驶过,“长蛇座”将自动激活,随后根据需要发射无人装备打击或跟踪敌方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延长自主工作时间,“长蛇座”还配有太阳能发电装置,可自行浮到海面上利用太阳能充电。“长蛇座”不仅能充当无人机或无人潜航器的水下搭载母体,它还能用作水下指挥枢纽——该平台内置智能指挥系统,能对其发射的无人机或无人潜航器进行统一指挥。而无人机或无人潜航器获取的情报资料也必须先传回“长蛇座”,然后再由“长蛇座”转发至美军指挥机构。

  “长蛇座”的项目主管斯科特表示:“过去美军也曾开发能沉至海底、内置无人快艇或其他侦察装备的‘水下集装箱’,但‘水下集装箱’没有动力系统,它只能在投放点上浮或下沉,‘长蛇座’则自身具备动力,能在水下自由转移。由于‘长蛇座’能在水下发射无人机,也可以将其视为‘水下航母’。”此外,“长蛇座”可能有多个版本,其搭载的无人机或无人潜艇并非仅能用于侦察,它们还能执行攻击任务。由于能抵近目标突袭,敌方将无法获得预警,从而实现“无预警空海一体战”。

  不过,这些未来的“水下恶魔”想要问世还需克服三个关键性难题:水下通信、低温高压的深海环境以及更智能化的无人机技术。

  想法源自纳粹法西斯

  其实,“在海底预置武器,然后待机发射”的作战模式并不新鲜。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为了攻击美国,就设想过将导弹放到特制的浮筒中,用舰船运到大西洋中发射,用于攻击纽约等大城市。不过,受限于技术和资源,纳粹们的想法还停留在纸上就战败投降了。

  冷战高峰时期,美苏军方不约而同地提出利用浮筒发射技术研发海底弹道导弹的设想。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提出在美国和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湖底部署装载水柜内的战略导弹,平时由伪装商船拖曳机动,一旦有需要,伪装商船可以将多个导弹水柜经运河拖到海里,并进入临战发射状态。这种“水柜导弹”有三点不足:导弹母船在水面活动,隐蔽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很差;导弹水柜在待命发射时容易受敌方破坏;导弹发射时由于水柜处于不稳定状态,会使导弹在出水时产生不规则旋转,对弹道影响很大。美国只是试验性部署了一段时间后,就舍弃了该方案。苏联则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海底弹道导弹,考虑到国际舆论,研制工作严格保密。后来,由于苏联将主要资金投入到与美国的战略核潜艇竞赛当中,海底弹道导弹项目始终进展缓慢。

  有意思的是,印度也对“水下预置武器”充满热情。2001年,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就搞出代号“78工程”的水下导弹发射平台,它其实是一艘能沉入水下的大型驳船,船上的控制室可容纳8-10人,能监控水下发射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2008年2月,印度在距海岸8千米处,利用位于水下50米的“78工程”试射K-15弹道导弹。据军事专家称,由于印度国产核潜艇离正式战斗值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急于掌握水下核打击能力的新德里有可能选择“水下预置导弹平台”作为战略核潜艇的替补方案。

  他国可能“以牙还牙”

  尽管一些军火公司对“海底预置武器技术”不吝溢美之辞,但许多美国人也提出了反对意见。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海洋法专家安德鲁·诺斯认为,海底预置武器系统的部署地点很可能会导致外交麻烦,“最容易部署海底预置武器的区域是距离海岸12-200海里处,这片区域往往是沿海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对其自然资源拥有主权,并对人造岛礁、平台和海洋科学研究拥有管辖权,但能否部署武器系统,各国说法不一。这涉及到类似‘长蛇座’的水下平台到底算船舶还是飞机?它们是否会阻碍航行?一旦它们施放的无人机冲出水面,还存在航空管制问题,毕竟水面舰艇、水下航行器和航空器必须遵循不同的国际规则。”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关系教授马克·古布鲁德的反对态度更明显。“在西太平洋的广阔水域或者其他美国领海以外的任何水域预先部署大量战争装备,哪怕是非致命性的自动化武器,对附近的国家都具有潜在的挑衅性和攻击性,”古布鲁德说,“一旦其他国家把类似系统部署在美国海岸附近或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我们会做出什么反应?”有军事专家认为,这类系统的研制难度有限,部署此类武器很可能会“把魔鬼放出瓶子”,很难说最终谁会占有优势。

  另据俄媒体披露,今年5月,俄军曾在白海试验名为“赛艇”的水下固定发射弹道导弹,它可长期在海底待机,并在需要时对洲际目标实施战略打击。俄军事专家称,如果美国执意进行水下无人武器部署,莫斯科不仅会发展类似系统,还可能考虑不再遵守《禁止在海底和大洋深处部署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条约,该条约禁止在公海海底部署核武器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田剑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市场之窗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B08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2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4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6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坏规矩”的“海底预置武器”
韩“全北”号护卫舰下水
意军接收改进型NH90
防区外突袭利器:SOM空射巡航导弹
新民晚报兵器/军界瞭望B04“坏规矩”的“海底预置武器” 2013-11-28 2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