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到没有,中华老字号这个字号都是非常有内涵的,听起来也非常文雅的,当然也不全是,有一个老字号啊,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点不雅,您知道谁吗?咱们山东人喜欢吃面食,馒头、包子,哎,咱们说的就是这个包子的故事,大家可能猜到了——狗不理。这“狗不理”包子啊被誉为“天津三绝”之一,其他二绝是谁啊?“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此处可用天津方言说“天津大麻花”),这狗不理始创于1858年,距今有150多年的历史了,那咱们就问了,这“狗不理”的包子到底为啥叫狗不理呢?是连狗都不理的包子?那这人就更不理了,咋还能成为老字号?这狗不理啊还真不是连狗都不理的意思,那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话说100多年前啊,河北武清县有个叫“狗子”的人到天津学艺,他到一家面食铺里学手艺,这时狗子14岁,虽然年龄小,但狗子心灵手巧。勤奋好学,练就了一身的好手艺,他就不甘寄人篱下,自己支了个摊子,蒸包子,卖包子,他的包子以水馅半发面,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独具特色。所以人们都非常喜欢,生意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这狗子忙起来,根本没时间跟客人打招呼,人家想夸他两句呢,他都没时间搭理,这样久而久之,在客人中间就流传起来了,这狗子啊,卖起包子来不理人啊,大家都吆喝,“哎,狗子卖包子不理人”、“哎,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以后大家觉着麻烦,就成了“狗不理”“狗不理”了,都说“哎,走啊,到狗不理吃包子去”,就这样都去了,就这样“狗不理”的包子就叫开了,可能当时狗子本人觉着这名字实在不怎么好听,但也没办法,顾客是上帝啊,索性就把包子铺改名为狗不理了,这就是“狗不理”这老字号名字的由来。
还有天津的“耳朵眼”炸糕,为啥叫耳朵眼呢?他们的创始人刘万春的炸糕铺子紧靠着一条只有1米多宽的狭长胡同——耳朵眼胡同,人们便风趣地以耳朵眼来称呼刘记炸糕铺。因为这个刘记炸糕铺选料精、作工细、味道好、口感妙,物美价廉。在众多的炸糕中出类拔萃,独树一帜,所以这个“耳朵眼炸糕铺”就越叫越响。炸糕也被称为“耳朵眼”炸糕了。
像老北京的“内联升”也是有特定含义的:“内”指大内即宫廷,“联升”示意顾客穿上此店制作的在朝廷朝靴,可以官运亨通,连升三级。不是老话说吗,“爷不爷,先看鞋”。内联升就是专门制作朝靴的鞋店。还有东来顺,这是创始人丁德山1903年在东安市场里摆摊出售羊肉杂面和荞麦面切糕,取“来自京东,一切顺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