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竹
【嘉 宾】
瞿 钧
市政府参事
王晓云
上海市东昌东校
语文高级教师
李 岚
家长
主持人的话
不久前,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再度夺冠,让饱受诟病的中国基础教育界挺直了腰杆。但是,PISA测试也反映出了一些值得中国教育界反思的问题,比如,较长的作业时间、较重的课业压力等。如此强度的学习,不但让学生疲于应付,同时也弱化了其质疑、探究和创新能力,这从我们落后的作业结构(研究型作业较少)和拔尖生比例不足等PISA测试信息中可窥见一二。怎样让孩子们学得更有效率?是每个老师面前重要的课题。
1 PISA测试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参照系
主持人:瞿钧先生曾在教委工作过,对于PISA测试您怎么看?
瞿钧:PISA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简称,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国际比较研究。这项研究由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一个方面是阅读、数学和科学三大领域的测试,主要测评在完成或即将完成义务教育时,15岁的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全面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校长等人员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背景信息,分析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为学校教育系统的改进提供政策建议等。参加测试的学生是基于参加测试国家和地区的所有学校名录为基础抽样选取的。
2009年,上海的学生第一次参加了PISA测试,当时正在进行二期课程改革,我们很希望引入第三方权威的评估,客观反映出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好的和不足的部分,为我们的课改提供参考。那一次,上海的学生拿到了第一,这个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这一次的PISA测试,上海学生再次拿到第一。这让我们看到上海的基础教育是很不错的。我觉得,参加PISA测试是把我们的教学放到世界范围去比较,通过测试,看看哪些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哪些是应该保持的。对于政府、对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比如,在这次的测试中就反映出,我们的学生的作业量偏多。怎么让学生学得更有效率——不只是在应对考试的时候有好成绩,还能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时候,运用所学知识——PISA测试提供了一个更为合理和可靠的参照系。
2 国外的孩子作业少,但课外更忙碌
主持人:李岚的孩子豆豆去年刚刚去了国外念书,目前她也跟着陪读。孩子在国内的时候,每天的作业量怎么样?
李岚:豆豆在上海完成了小学五年和初中预备班一年,两个学校都属于上海最传统的公立学校。在小学,作业量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增长,从低年级的平均每天1小时左右增长到平均每天2小时左右;到了预备班,明显感觉作业量上去了,平均每天要3小时左右,甚至更多些时间。
国内作业的量说真心话是真的很大,豆豆还算是效率可以的孩子,而且一直培养他回家一定要先做作业,但就算在小学时,有时候也会做到晚上九十点钟。孩子毕竟是孩子,做不到时时刻刻高效率,心无旁骛,我觉得我们在计算所谓“作业量”时,应该把他们“必要的消磨”时间也估算在内,否则是不合情理的。到了预备班,作业的压力连我这个当过大学教师的家长都觉得太大,常常见他晚上十点、十一点都睡不了觉。我还捉刀替他写过作业,就是那种把一份东西抄三遍这样的“机械劳动”。
因为作业量大,所以必须高效;但也正因为作业量大,作为一个孩子,无法保持高效!于是就出现“疲态”。豆豆在进入预备班后明显感觉做作业的效率有所下降。
主持人:你怎么看作业对孩子的影响?
李岚:国内作业的特点非常明确:1.超强度的重复性练习对掌握知识要点非常有效;2.纵深感很深,非常狭窄!一个个的知识点钻研很深,但涉及的知识面,需要动用的方式方法都比较狭窄;3.老师都喜欢“正确的作业”,这导向了孩子们“不敢犯错”,只求正确答案,不敢提出另辟蹊径的做法。
所以,在作业上我尽量不给豆豆压力,我有几个原则:第一,上课专心;第二,自己做作业,我只负责每天检查是否完成作业,在作业的“技术问题”上我从不过问,错了老师指出,自己改;第三,绝不再附加任何其他的作业或练习。
主持人:现在孩子在国外念书,对比之前在国内的状况,有什么差别?
李岚:豆豆现在在国外念7年级,相当于初中一年级,这里的作业量是平均每周1-2小时,我估计一周的作业量都没有我们国内一天的多!据豆豆说,这里的作业特点:1.主课不多副课多,反而是音乐、绘画等艺术之类的事儿多;2.注重实践,形式多样,纸面上的作业只是很小一部分,更多涉及各种途径的资料收集,分析;3.老师的“宽容度”相对比较大,这方面给到学生的压力很少。
主持人: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很扎实,也有人诟病中国的基础教育给孩子太大的负担,在有了切身的感受后,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岚:我觉得,不能从单一层面去评判是“国内作业量巨大”有效还是“国外几乎没作业”好。应该把这个问题放到更大的一个“体系”里去看待。国内目前这种大的教育体系,更主要的是在今后接纳长大成人后的孩子们的各个社会“对接口”的大环境下,这种“实践”也属唯一有效的无奈之举。
国外的“无作业”远非我们单一数量对比所呈现的结论。我觉得,他们的“学习”非常注重“宽幅学习”,但是贯穿了内在的强有力的“价值取向”一根主线,所以结果就是“殊途同归”。举个例子,比如孩子们课后是没作业,但他们依然非常“忙碌”:忙于各种体育锻炼,并且是非常正规训练的体育项目;忙于各种艺术学习……他们也有“作业”,甚至花的时间精力更多。比如体育锻炼能够让他们学会怎样从零开始;怎样挑战自我接受压力,怎样克服任何的困难、畏惧、意外、挫折;怎样坚持;怎样合作……这一切伴随着他们的长大,他们自然而然就会运用到各类学习中!
3 做作业的方式与态度影响孩子的成长与人生
主持人:很多人可能都想知道,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会考虑哪些因素?
王晓云: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有几个,一是新课之后的作业,目的是巩固已学知识点,不宜太多,关键是重点难点的巩固。二是新课之前的预习作业,目的是了解学生预习中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确定最后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三是主题活动中的拓展作业,比如征询话题、活动建议、调查报告等,目的是调动学生关注话题和主题,概括、提炼、归纳主题的能力,以及小组活动中组织、配合与协调能力。四是作文这项作业,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审题、选材、立意到最后成篇,老师手把手教并不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在培养、训练并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由眼前的作文题,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经历,最终触及内心最深处,激发感触、共鸣、思考之后,才能真正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作业的布置,一定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换言之,教师布置作业不能随意,不能大量重复简单、相似的作业,那样只会耗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还使学生得不到好的思维训练。我布置作业一般量不大,要求比较高,除了生字词语的抄写,其他基本都是需要动脑筋的,需要进行思维训练的。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做作业时不怨恨老师——一旦怨恨老师大量挤占了他们休息与玩耍的时间,作业往往事与愿违。
主持人:是不是现在有这样一个现象,老师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如果孩子的作业做错了,老师会打电话去批评家长不负责任的。你会这样要求家长吗?
王晓云: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而且不是个别现象。有的是抄备忘录,告知家长,有的是打电话给家长。直接的就是批评指责,话可能比较难听一点;婉转的可能会提醒家长孩子最近的状态不好,要多关心,作业要关注。作为教师,我不会这样要求家长。
主持人:在学校里你是老师,回到家里,你也是一个家长。作为家长,你会配合老师要求家长检查孩子作业的要求吗?
王晓云:我会的。老师向家长提出这样的要求,是老师尽责。尤其是小学阶段,大量的生字需要牢记并且能够书写,没有一定量的训练,的确是无法完成的。如果小学阶段,尤其是起始年级的孩子,作业存在问题,大多情况下,是与家长有直接关系的。我会参与到孩子的作业过程中去,不是帮她做作业而是帮她养成良好的习惯,端正作业的态度。
主持人:作业对于孩子的学习、个人成长有怎样的影响?
王晓云:对孩子来说,认真做作业是对自己的负责态度,及时订正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认真负责与合理规划有助于学习和成长。首先,作业是一面最真实的镜子,照见的是自己的得与失。做作业的过程中,没有被难倒,说明前阶段学习效果不错,可以继续增加难度;如果被难倒了,那就要找一找原因,问题出在哪里?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才能够继续深入学习。第二,作业是思维训练的基地。作业是有难度梯度的,碰到不会做的题很正常的,不要因为害怕困难而选择绕道和放弃,更不要以“我是比别人笨”来作为挡箭牌,否则,不仅是消磨掉了学习上的这一份吃苦耐劳和执着,也会影响到对其他事情的态度。认真做作业的人,一定具有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第三,学会合理处理多项作业,要善用统筹办法。随着年级提高,作业量也在增加。尤其是临考前复习阶段,更有大量的作业蜂拥而来。这个时候,需要制定一个计划表,按照主次轻重缓急来分类,推此即彼,能够对自己做作业的先后顺序进行合理分配的学生,一定能够合理安排好学习内容,也一定能够合理规划自己人生。第四,及时订正,事半功倍。有时候,错误也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对待作业中的错误,要知错,还要知其所以然。及时订正,整理到纠错本上,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能够做到这些的学生,不仅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善于将每一次的挫折、失败作为下一次成长的基石。
结束语
老师怎么布置作业是门学问,学生对待作业的方式,可能影响到个人的成长与未来的人生。作业那点事儿,不是个小事儿。它是人生的演练场。孩子们从这里起步,而老师、家长在这里头花费的心思,将直接影响孩子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