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整个舞台设计得喜庆大气有内涵。舞台上方,垂悬下来十余个长方体,每个长方体底部分别以小篆书就京剧的行当——“生”“旦”“净”“末”“丑”,整体看来仿佛活字印刷的布局。舞台两侧则各有两个仿似世博会中国馆造型的门楼。与以往戏曲演出不同的是,此番乐队既不隐藏在侧幕,也不“下沉”入乐池,而是居于舞台中间偏右处,并以石栏作为与表演区的间隔。
《小开门》拉开序曲
1790年“三庆徽班”进京的重要标志——京剧曲牌《小开门》成为此台晚会的序曲。这支作为京剧初步成形的曲目,由京胡、鼓、齐钹、小锣演奏,曲调单纯而古朴。早期的伴奏乐队常由六七人组成,以胡琴、月琴、三弦、单皮鼓、大锣、小锣等“文、武六场”为基础,兼顾笛子、唢呐等吹奏乐器,乐师往往需要“一专多能”,俗称“六场通透”。昨晚的演出中,许多乐师能兼演两种乐器。
体现“主行客随之妙”
在第一板块“历史沿革”之后,是第二板块“传承创新”。乐队人数逐渐增加,最终增至26人。增加了京二胡、大阮、中阮、三弦等乐器的数量,使京剧伴奏音乐更丰富、更厚重、更具表现力,充分体现了“主行客随之妙”。如此增加,也是源于京剧史。1923年,梅兰芳与琴师王少卿创作《西施》时,首次在京剧乐队中加入了京二胡,丰富了表现力。
师徒“合奏”《山坡羊》
第三板块“繁荣发展”,由王甫建指挥的上海民族乐团80人的管弦乐队和京剧乐队联袂演奏京胡曲《凝思曲》《夜深沉》《山坡羊》等。最令人动容的是上海京剧院一级琴师尤继舜与弟子陈平一的“合奏”《山坡羊》。师傅5年前因病致残,右半身行动不便。昨天,他是坐在轮椅上被推上舞台的。弟子陈平一与人合力,把尤继舜扶入座位后,还帮他把右脚安放在一个踏板上稳定住,自己则紧贴着他的右后侧落座。
随后,师傅左手按琴弦,弟子右手来拉弓,共同演奏。期间,两人的身躯随着音乐起伏的节奏都几乎一致,陈平一的下巴颌几乎都要碰到师傅的肩膀。两人“合奏”如同一人,观众无不为之震撼(见图)!以至于,当两个节目后,夏慧华登台准备亮嗓时,发现理应在座伴奏的陈平一迟到了30秒,所有人都望向侧幕——只见他匆匆赶来。观众窃窃私语:“他一定是去送师傅了……”
京剧名家名段展演
来自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的李维康、耿其昌、赵葆秀、陈少云、谭孝曾、马小曼、王蓉蓉、史依弘、李宏图、李军、迟小秋、安平、杜镇杰、朱强、王佩瑜等26位著名表演艺术家,演唱了他们最拿手的代表唱段,使晚会成为京剧名家名段的一次集中展演。其中有梅派青衣、荀派花旦、程派青衣的演唱,也有梅派再传男旦、余派女老生、马派传人的表演,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传统京剧经典唱段的艺术特色,各领风骚,令人心醉沉迷。一批为观众所熟悉的年逾古稀的京剧艺术家也登台演唱。刘长瑜、冯志孝、杨春霞、李炳淑、童祥苓演唱了代表作现代京剧选段,将晚会推向了高潮。
戏曲,本质上就是中国音乐舞蹈与表演艺术发展史。这场京剧晚会由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上海民族乐团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承办。
上海新春京剧晚会通过央视戏曲频道和上视七彩戏剧频道直播,令全国观众不出家门,即可分享一场京剧文化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