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可以永不着陆的飞机
稼正
  1883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翰·斯特拉特(雷利勋爵,1904年获诺贝尔奖)提出了一个颇为激进的想法,一直在研究鹈鹕飞行动力学的他认为鹈鹕能够从风速的差异中汲取能量,实现不动翅膀而在高空停留。他预言,理论上说,飞行器能借助这种技术(后来称为动态盘旋),用很少或根本不需要燃料而飞行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

  多少年来,动态盘旋的应用研究进展缓慢。无线电遥控滑翔机业者曾利用这项技术拓展航模的飞行,但科学家不确定这能否用到大型飞行器。直到2006年,美国空军和宇航局联手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以一架改装的L-23 Blanik滑翔机证明:大型飞机也能完成动态盘旋。

  最近,以约阿希姆·格雷内斯泰特教授为首的美国里海大学工程师们正在优化这个概念。团队在学校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开发专为永久飞行设计的大型无人驾驶机Jet Streamer(如图),它从风速差异中汲取能量,基本(或根本)不需要燃料。他们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机翼长6.4米,因为要在6000米以上的高空急流中飞行,要保持480公里的时速,所以动态盘旋飞行器的机翼必须承受严酷条件(相当于承受20大气压)。该小组将先用模型滑翔机进行较低空的试验。格雷内斯泰特称,如果一切顺利,下一步会让飞行器进入风力达320公里/小时的高空急流试飞。

  一旦实现了动态盘旋,飞机就可能摆脱发动机和燃料的约束,延伸出迥然不同的应用领域。在未来,动态盘旋飞机可能成为永不降落的观察平台,用于记录天气或野生动物的数据;可用作收发电视信号或手机信号的通信中继;能像其“祖先”候鸟那样,以极高的速度不间断地长途跋涉。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学家菲利普·理查德森还提出了一个新计划,制造以320公里时速跨越海洋的动态盘旋“机器人信天翁”。

  信天翁“老师”传授的动态盘旋飞行技巧:顺风飞行,然后下降穿过风速边界到弱风区,这时速度提升,积攒动能;接着180度回转,改为逆风飞行,利用速度爬升至较高处的强风区;当速度还没有降回到零时,再180度回转,顺风下降进入弱风区,如此周而复始,保持高度而不落地。当然,需要消耗一部分动能提供在逆风中往前的速度,以免一直顺风飞而到不了目的地。            稼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3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4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5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6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7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招生招聘/人才专版
可以永不着陆的飞机
奇异毛虫用口臭熏走捕食者
机器人当查线员 模样像飞天螃蟹
蘑菇长成的绝缘墙
新民晚报新智/星期天夜光杯B14可以永不着陆的飞机 2014-01-19 2 2014年01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