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各个媒体基本上都开设了“社会新闻”版面或栏目,并向读者(观众、听众、网友等)提供热线或专线电话征集新闻线索,一旦采纳会有不同等级的酬劳。我是在偶遇一件突发事时,向晚报报料并被采用从而获得“第一桶金”,此后便一发不可收,当了十多年的新闻“线人”。
1 好事多磨的第一次
新闻“线人”,其实就是“报料人”:遇到突发事、新鲜事、感人事、有趣事等社会新闻,在媒体还不知道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告知,媒体会即刻派出记者赶赴现场,采访、调查事实真相后写成新闻稿,让广大受众及时了解新闻。
第一次报料,那还是十多年前。一天早上,我骑车路过邯郸路国定路口,看到那里很热闹,好像出了什么事。过去一看,停着辆煤气维修车,路面裂开一个大口子,不断有黄烟飘出……原来是此地建造中环线,马路开挖,工人用风镐掘地时钻穿了地下煤气管道,煤气冲出时与工人抽烟的明火相遇而产生爆燃。不知怎么,脑海里突然想到报纸上征集突发事的信息。我看过好多类似的新闻,下面还标上“某某先生提供线索奖励某某元”……是不是这次我也能上个报,“出出风头”呢?
然而,当时我还没买手机,只得到处寻找公用电话。满头大汗,终于在复旦大学第六宿舍门卫室找到了一部公用电话。拎起电话,打给谁呢?此刻一组电话号码闪现于脑际:962288,对,新民晚报!(编者注:本报24小时读者热线电话现已改为962555)
电话很快接通了,我压住心里的兴奋,根据要求把情况叙述了一遍。晚报让我留下公用电话号码和拷机号码,等一会儿记者会联系我。谁知,等了快四十分钟还没有回音,我想:人家成天有这么多新闻要处理,或许在他们眼里这是小事情吧!要么是因为煤气管道钻破也不是第一回,恐怕就不拿我这线索当回事了。我叹了口气,没精打采地骑着车往回家的方向去。
骑到四平路近蓝天宾馆时,我的拷机却响了。是晚报记者!我赶紧掉头,重新骑回了复旦宿舍打电话,按照记者的发问,把现场情况详细地描述了一遍。
晚上,我期待地打开新民晚报,可是翻遍报纸都没找到相关报道,更不用提我的名字了……唉,还是没戏啊。没想到第二天晚上,翻开当天的报纸,却赫然看到了报道,下面还注着“此线索由陈先生提供,奖励50元。”我真是开心极了!没想到我学着别人报料,第一次竟然就成功了!
不久,新民晚报寄来了50元钱——我尝到了甜头,从此,报料成了我最大的“业余爱好”,我也决心:做好“报料人”。
2 升级装备连报猛料
既然决心做好报料人,“装备”就很重要了。第一次报料时到处找公用电话的麻烦经历,促使我下决心买手机。经济拮据,所以买的是一只300多块的国产手机,当然,那笔报料奖励就花在了这上面。
有了手机,报料方便多了。我有了一次“连轴”报料的经历。
那次,我在家闲坐,忽然听到消防车的啸叫声由远及近。有情况!而且似乎就在我家附近。我下楼跨上自行车,循声而去。原来,民星路白城路口一辆在修理的面包车烧了起来,火势很大,一会儿工夫,面包车就烧成了空壳。
手机派上了用场。我向媒体报了料。慢慢骑着车,突然看见军工路朝北方向腾起一股浓烟,那浓烟像原子弹爆炸时升起的蘑菇云一般。我思忖着,在五角场方圆几公里内没有工厂的烟囱,肯定是火烧的浓烟。于是我即刻骑车朝浓烟方向而去。
到了那儿一看,原来是新江湾城(当时还未开发)大片比人高的芦苇草不知何故在燃烧,那情形如同森林山火一般。此时两辆消防车已到,其余数辆消防车也赶过来。我赶紧又掏出手机向晚报报料。
不长时间里连报两个“猛料”,我不由有点沾沾自喜。
3 十二家媒体齐采用
这次大片芦苇草燃烧,因为燃烧时间长,电视台赶到还可以拍些镜头,但有些突发事稍纵即逝,等电视采访车赶到,常常已经没什么影像可得到了。在报料的过程中,我慢慢意识到,能否第一时间得到第一手的影像资料,是考验报料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看来,我还得继续“升级”装备啊!
咬咬牙,我买了对我来说算是“奢侈品”的装备——价值1200多元的宾奴牌数码相机。我还记得,是在海宁路国际电影院旁边的数码商城买的。自那时起,只要出门,我就随身带着相机,遇有突发事时,拍场景与报料同时进行。
去年一个清晨,我下了夜班在排队买早点,听到前面一个老阿姨在讲,昨晚闸北发电厂旁的马路上发生爆炸事故。我一听,离这里很近,车程不过十分钟,便凑上去问了问,之后点心也不买了,骑着车就直奔事故现场。原来,是一辆运载乙炔钢瓶的车与一辆厢式货车追尾,运乙炔的车竖放着250只乙炔钢瓶,受撞击后倒下发生爆炸。我赶到时,消防队员已在灭火,现场被泡沫覆盖着,像雪一样白。我掏出相机,抓紧拍照。为了选好角度,不能站在远处,我踏进盖过脚面的泡沫,那感觉就像踩在雪地里,鞋子、袜子都湿了……
拍完照后,我开始打电话向一家家媒体报料。这次是我报料以来同时报最多媒体的一次,一共12家媒体,而且全部采用!电视台《小宣在现场》节目用了我的影像资料后非常感激,还请我今后遇到突发事多帮他们留点影像。
4 力所能及事事关心
在我当新闻“线人”的十多年中,大多数都是突发性的线索,但也有一些是非突发的,这就要看对新闻的敏感与判断。报料看上去很轻松,其实,也是要付出许多,才能形成一个有价值的料的。而且,这样的报料,往往会对老百姓的生活有所帮助。
我家信箱里曾被塞过一张小广告,那是附近一家药店预告说即日起开始出售肉松。我觉得奇怪,药店怎么会卖肉松呢?当时这件事就印到脑子里去了。一天我路过一片草地,看到一包包肉松在上面晒着。咦?肉松!再一看这草地,正是那家药店的后门。我掏出相机,拍照、报料。
记者赶到现场后,向药店了解此事。此时肉松已收拾掉了,药店便矢口否认。当记者拿出我的相机给他们看照片后,他们才不得不承认,解释说肉松不是霉变,而是仓库下雨漏水弄湿了,趁天好就摊开晒一晒……当天,晚报上一则“药店晒肉松”的社会新闻赫赫在目,我为自己为食品安全尽了一份力而高兴。
如果说以上只是偶然撞见的话,那么,对别人不加注意或无意关心的事,却要“事事关心”。
建造翔殷路隧道期间,军工路时常有积水。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黄浦江涨潮时,军工路积水就多,退潮时积水就少。这个现象,是我在数九寒天连续三天每天夜里观察3小时后得出的。报料后,记者采访有关部门,才解开了这个谜题。原来,上海属于淤泥质软土地质,黄浦江涨潮时,由于压强大,水压渗透淤泥质软土,导致路面大量积水;而退潮时,压强小,便回返,路面积水便少。我的细心观察让读者增添了科学知识,令我特别开心。
我还通过亲身试验,为地铁挽回过损失呢!那次我路过五角场一个游戏机房,有两人从里面出来,一个对另一个说,游戏机牌子不但当一元硬币可乘公交车,还可混进硬币在地铁自动售票机买车票。什么?我吃了一惊。为了求证,我走进游戏机房买了一块游戏机牌子,然后跑去地铁试。3元车票,我投进两枚一元硬币加一枚游戏机牌子,结果,硬币吃进,牌子被机器剔除后,车票照样给我——这不给贪小的家伙钻空子的机会了吗?我先向地铁反映,然后再报料。通过记者调查采访,有关方面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损失。
5 艺高胆大巧阻偷盗
做久了报料人,养成了事事关心的习惯,有时遇到社会上一些歪门邪路,我还会大胆地主动出击,甚至还会遇上危险的情况。
一天,天色将晚,我路过国和路政通路刚修好的桥头,见一人手拿钢钎在一块大理石旁神色慌张站立着。凭多次报料培养出来的一种直觉,我立刻觉得“有花头”。于是,我若无其事地从他身边走过,然后放慢了脚步。才走出十来米远,就听见钢钎在撞击桥上石头的声音,回头一望,那人正在撬桥上那块贴上不久的大理石。
我赶紧奔过去,大理石已被撬下。眼看那人想搬走,我上前制止。对方不知我何方来历,一时心虚,放下大理石就灰溜溜走了。可没走多远,大概后悔了,又回头叫我走开别管闲事,还威胁我当心点!
我回说我管定了。这时,桥那头又走来一个光头,看样子是那人一伙帮望风的。他凶相毕露地对我说:“兄弟,给咱混口饭吃,别没事找事,啊?”
两人渐成夹攻之势,我后退几步,手伸进口袋想掏手机拨打110,恰巧这时手机响了,我接起一听,是家人叫我回去吃晚饭。我急中生智,脱口大声嚷道:“桥上目标已锁定,请火速增援!”关掉手机,我又大吼一声:“你们谁敢动?都给我老实站住!”
话音刚落,那两人便撒腿狂逃!我佯装追赶,还喊着:“你们站住!站住!”一会儿,两人不见了踪影。我急忙打电话给新民晚报记者简要叙述事情经过,之后,五角场街道来人询问情况并派人搬走大理石后,我才离开。翌日晚报刊登了此事,还表扬了我。
6 “先头部队”乐此不疲
十多年来,我报了几百个料给媒体。本市各大媒体都对我熟悉了,他们都称我是“资深新闻线人”。
报料付出辛劳的同时,也为我带来过荣誉。我曾荣获《新民晚报》报料三等奖;还曾被《青年报》吸收为特约通讯员并奖励一辆电动车……
当然啦,报料也给我增加了经济收入。甚至可以说,在我下岗的时候,是报料弥补了我经济拮据的状况。这份“工作”做得最出色也最卖力的阶段,每月可得3000至5000元收入,最多的有一天一份报上同时有4个料是我报的!
报料虽是我的业余爱好,但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报料成功使我有种满足感,觉得自己是在第一现场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我成为了新闻工作的“先头部队”。至今,我还记着第一次给新民晚报报料成功后所感受到的那份荣誉感……从刚开始的报简单信息,到现在报后还会实地了解记者所需的详细信息,甚至在记者还未到达现场时,我已帮他们寻好采访线路和拍照方位,进一步了解新闻背后的事,我也在进步着……
新闻“线人”,虽然不惊天动地,但又何尝不是当今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