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印坛点将~~~
印坛点将~~~
印坛点将~~~
印坛点将~~~
     
2014年03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印坛点将
徽派后期的大家巴慰祖
韩天衡 张炜羽
■ 巴慰祖篆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巴慰祖篆刻“下里巴人”
  ◆ 韩天衡 张炜羽

  四季澄碧、风光绮丽的新安江上游有一座古老而奇特的渔梁坝。二百七十年前,在它的北岸渔梁古街上,诞生了一位名垂印史的大篆刻家——巴慰祖。

  巴慰祖(1744-1793),字予藉、子安,号晋堂、隽堂、莲舫。安徽歙县人。徽州乃朱熹阙里,理学之渊薮。徽州人热衷于科举功名的同时,又积极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巴慰祖出身殷富的徽商之家,曾官候补中书。父亲巴廷梅善诗文,与长子巴源绶在商贾云集的扬州经营盐业。巴慰祖性格豪迈,不吝于财,弆藏的历代法书、名画、钟鼎彝器甚多,书画、篆刻之余,又爱好度曲、弈棋、制墨、雕艺,堪称才人多能。因不治生产,晚岁家道中落,以鬻书自给。尝迫于生计,以三千金出让珍藏的碑刻,又念兹在兹,便节衣缩食,再次回购,可谓嗜古如命。巴慰祖还善仿制青铜古器,虽精鉴者也莫能辨其真伪。工山水、花鸟,善隶书,所作劲险生动,深得汉人遗韵。可惜天不假年,正当他的艺术步入成熟期时卒于扬州。

  巴慰祖篆刻启蒙较早,自谓:“糠秕小生,粗涉篆籀。读书之暇,铁笔时操。金石之癖,略同嗜痂。”他的刻印初宗乡前辈程邃,手摹心追,效仿钟鼎款识入印,受同道推许。乾隆三十九年(1774),巴慰祖闻知同籍状元金榜藏有顾从德《集古印谱》墨渡卷本,借观临摹数月,临印二百余方,形神逼肖。巴慰祖也自信地称:“秦汉金石之遗,粗在于是,世有好古博雅君子,其以我为何如也。”长期、深入的钻研临习和超拔的艺术天赋,使他对战国古玺、秦汉及宋元印法有沦浃肌髓的领悟,尤其体现在烂铜印和元朱文印风上。由他为董洵、王振声、胡唐镌刻和自刻印合辑的《巴莲舫先生摹汉印谱》中,传世秦汉私印中的各种印式及印风在他刀下层见迭出,精妙绝伦。而与该谱古拙苍浑风格不同的是,巴慰祖朱文印中有一路直承汪关与宋元。章法精整工致,篆法雅妍端庄,刀法光洁挺秀,将元朱文提升到一个古妍空灵的境界。

  自许高标的赵之谦对巴慰祖尤为心折,尝谓“近作多类予藉”,朱文印多有模仿巴氏者,甚至在印跋中称羡道:“浙皖两派可数人,丁黄邓蒋巴胡陈”,将巴慰祖与丁敬、邓石如等浙、皖两派的鼻祖和代表人物并称。清代程芝云又将巴氏与程邃、汪肇龙、胡唐四位同籍印人合称为“歙四子”,实则程邃与汪、巴、胡相距一个多世纪。然而巴慰祖及其儿子巴树榖、巴树烜和外甥胡唐的崛起,为徽州地区篆刻艺术的流播与赓续起到了兴微继绝的作用。

  巴慰祖一系以传承程邃印艺和秦汉经典为主要追求目标,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雅化,反映了当时徽州印人的审美情趣,但一味尚古、仿古势必会削弱个性的发挥。彼时,益趋成熟的印坛乃至文坛,已由崇古恋旧而迈向流美求新、追求个性的阶段,故而,年龄仅长一岁的邓石如以更新、更大、更高、更动人的艺术成就,流风绵长,使巴氏印艺相对黯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4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6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8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画鲁迅先生像
徽派后期的大家巴慰祖
洒脱凝练 骏马奔腾
金碧富丽美扇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B09徽派后期的大家巴慰祖 2014-03-01 2 2014年03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