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相信世界存在神秘力量的。可我不太相信,马来西亚的巫师先生以及他的BUBU(这位巫师的法器是一种传统捕鱼工具)在吉隆坡机场入口处发功发力能比卫星还管用。我更相信他正遵循“热点免费用”的营销法则,赶来凑热闹刷人气。
这几天,任何带着“马航”的信息都会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可是,与MH370一起消失的真相,却给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带来了膨胀的空间,人们在这空间里成群结队地来回奔跑着,以为正在追逐真相。
曾在一篇科幻文中读到一个比喻,“用白炽灯比拟人类意识”——早期意识就像一支40瓦的白炽灯,能照亮一个房间但无法呈现细节;文艺复兴标志着光线达到了60瓦,更多事物可以被认知;20世纪白炽灯加强到了100瓦,远距离感官的呈现帮助人类探索环境,从太阳系到人类大脑,更清晰的思维避免了战争;而现在来到了1000瓦的时代,“我们的后代生来就能理解不规则碎片形”。虽是科幻文,这个比喻却很贴切,在1000瓦的时代,所有细节都被清晰呈现,整个过程就像数字图片处理中的“锐化”功能,一切变得逐渐清晰但到了极致却只见粗糙的颗粒色块。
如今,最懂人类认知的,恐怕要数社交媒体。一个迅速积累上万粉丝的公众账号运营者在分享起标题的秘诀时说:尽量把所有标题改成疑问句,人们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被那个简单的问号吸引。这不禁令我联想到正红的果壳网和知乎网,他们一个理科一个文科,共同之处就是几乎所有内容都有一个带问号的标题,还有“百度知道”上已解决的提问数量已经超过2亿,并且时刻都在增加。谁说中国人不擅长提问?这些网站每天都忙碌地处理着提问和回答。
可是,我却在担心,大家似乎太愿意提问了。“交往3个月的女朋友送什么礼物?”“2点不睡算晚吗?”亿万个问题中,重复的、随意的,甚至低级的内容,带来破窗效应,淹没了有意义的存在。不仅如此,在这样的虚拟社会中,越来越多人开始依赖这种简单方式,随意问、随性知、随便转,随波逐流,肤浅无根。
1000瓦的房间,无价值的内容也被放大,影响我们的认知,结果是:亮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