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金庸读博与官员读博
秦淮川
  秦淮川

  每个人都有权利追逐梦想,读博不问出身。2009年7月,时年38岁的辽宁锦州下岗职工、三轮车夫蔡伟,被正式录取为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是古文字学大家裘锡圭先生。2010年,时年86岁的金庸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该学位货真价实,一时传为佳话。

  读博,三轮车夫可以,武侠小说大师可以,官员自然也可以。不过,每每传出官员读博的消息,总有质疑声。需要厘清的是,博士作为最高学历,是一个人学术能力的表现。质疑官员的博士头衔,本质上是一种“打假”行为,即打假的“博士帽”。官员若是努力求学,起码精神可嘉。即便图虚名、追求高学历,若能一丝不苟完成论文,还说得过去,怕就怕“不学无术”。官员读博备受质疑,原因在于公众认为,官员平时公务繁忙,在职获得博士学位,总要听课,还要完成论文,哪能抽出时间?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王益落马后,人们发现他拥有博士学位,但有两个疑点,一是他在北京工作,却舍近求远,到西南财经大学读博;二是他原来的专业是历史,却读经济学学位,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拿到博士学位。疑点重重,被嘲笑为“权力文凭”,就在所难免了。

  前几年有调查显示,西南大学研究生部相关人士曾透露,重庆区县党政一把手中约有一半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如何评价这一现象?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感叹,“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为此,著名学者葛剑雄直言:“就我见闻所及,那些在高官位置上获得的博士学位,很少不含水分,甚至少不了权力或金钱的介入。”并建议相关部门查一下王益这顶博士帽的来历,从中发现一些研究生和学位工作中的弊病,以采取切实的防范和改进措施。这确有必要。

  同是读博,金庸当年在剑桥大学读博所受的争议就比较少。金庸本是剑桥大学荣誉博士,据校方介绍,荣誉博士的排名在一般教授、院士之上。但金庸仍然申请到剑桥读博,经过严格审查,校方同意后,金庸偕太太飞赴英国,像许多留学生一样租房子,认认真真听课,老老实实写论文。其间,他谢绝一切与学业无关的社会活动,碰到有人索要签名和合影也婉拒。据报道,校方对金庸的博士论文组成一个有二十多位教授的委员会审核,金庸研究的是唐代盛世时期东宫太子继承皇位制度问题,论文完成后,其导师赞曰“没有学者对此做过如此深入的研究”。

  据统计,我国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和博士人数均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另在国外,不少官员都有博士学位,可以预见的是,以后博士官员会越来越多,这绝非坏事,关键是他们的高学历是否皆真金白银?身居高位,用权力拿学位,不正常;而热衷于馈赠博士帽的高校,是不是也很不正常?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目击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2版:生态上海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家长会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人才周刊
   第B06版:留学移民/人才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康健园
   第B13版:康健园/互动
   第B14版:热点/康健园
   第B15版:康健园/关注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不除“呆腐败”问题会越积越多
外长的承诺
一千瓦亮瞎
“依法办事”也是一种担当
左手换右手
金庸读博与官员读博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金庸读博与官员读博 2014-03-12 2 2014年03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