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奥)斯蒂芬·茨威格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涌动着匪徒、探险家、叛乱者兼英雄血液的巴尔沃亚成为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仅仅一秒钟的优柔寡断,格鲁希元帅就决定了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的命运;七十多岁的歌德像情窦初开的男孩爱上了十几岁的少女,求婚未遂之后,老人在萧萧秋色中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流亡国外的列宁不顾自己的荣辱毁誉,乘坐一列铅封的火车取道德国返回俄国,十月革命就这样开启了历史的火车头……
《谈话的泥沼》 陈丹青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丹青首部访谈集,了解艺术、文字之外的陈丹青。陈丹青以绘画和写作闻名,最显个性的却是其言语机锋,本书收录陈丹青受人采访、与人对谈的文字整理稿,相较于他的散文写作,更加率性、自由而真实,是了解陈丹青的写作、绘画和个性最好的文本。访谈指陈现实,也反映社会。陈丹青与人对谈或受人采访,往往直指社会现实,给人启迪。比如陈丹青与王安忆的对谈,两人的思想和学识互相激发与阐释,读来很有收获。“非典”时期,王安忆与陈丹青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围绕着影视与小说,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对谈文字稿长达五万余字,曾连载于《上海文学》,现已很难找到,经王安忆同意,本书全文收录,此次对谈极具知识性和思想性,如陈丹青所说,也是“了解、探究一位小说家的好文本”。这是一本有内容的对话录,同时也是对对话本身的思考。
《革命时代的士大夫》, 孙郁 著,三联书店
作者在教书之余,陆续用了两年时间写出此书。他想通过汪曾祺,来写一群人,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浦江清、朱德熙、李健吾、黄裳、黄永玉、赵树理、老舍、邵燕祥、林斤澜、贾平凹、张爱玲等,在革命的时代,他们有着挫折的体验,不都那么冲动,还有士大夫的遗传在。作者以传主的生活和创作经历为经,以时代背景、同时代的作家及传主的师友为纬,从现实和精神层面深入剖析了汪曾祺的创作观和文学价值。书中文笔有学者的严谨,分析细致深入,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同时,避免了学院文章的枯燥、单调,有很强的感染力。
《回忆是种淡淡的痛》 龙应台 蒋勋 等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人们对往事的记忆就像锁在不同抽屉,舍不得丢的杂物,随着岁月的堆垒而尘封。不经意间打开,那如同隔世的旧事,便如飞舞的精灵扑面而来,那岁月里的爱情、亲情、故土、童年,如生命的衣裳在脑海里清晰浮现,青春不再永驻,苦难无法抚平,唯有满怀希望坚持前往。龙应台、蒋勋等一流名家携手,用真心缝补生命的衣裳,让我们共享人生盛宴。《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不仅仅能够让我们找到深藏于心灵襞褶深处的震撼,更能找回久违的温暖于心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