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视里常常有旧社会里拦路搜身个镜头:反动派或白军或日寇或地方乡团或便衣特务辣城门口、辣集市里、大路上设下关卡,对过往百姓一一搜身。搿就叫做抄靶子。走过路过个人成为了坏人搜查个活靶子。因此写成抄靶子也就约定俗成了。其实辣上海滩旧时个下层百姓对穿戴个衣裳有交关“切口”。衣裳个总称叫皮子,帽子叫顶躬,长衫称大篷,裤子为三眼,鞋子是踢头子,衣袋就叫做巴子。因此上海闲话里个抄靶子也就有了抄巴子一说。抄巴子,侬身上个衣袋、裤袋都拨人家当差个搜过摸过翻过了。关于衣裳个切口是老得勿能再老个社会低层个老上海闲话。交关老上海闲话呒没与时俱进,已经退出大上海了。还要寻找伊拉个踪迹,只能到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里去翻老个申报纸了。
袋袋里装了铜钿银子、身上藏了值钞票个家当出门,撞见抄巴子个就倒大霉了。匪军、特务、地痞流氓见钱开眼,决不会手下留情,常常会使过路百姓囊空如洗。回到屋里向大家听说侬被抄了巴子,巴子(衣袋)里所剩无几,就要埋怨侬、骂侬一记山门:“真是阿屈死!真是巴子!”巴子就此从口袋来便落实到了呒没见识、呒没见过世面个俗称。对勿对,还可以由沪语专家去考评求源个。巴子当然算是贬义词,也算得是轻度个骂人闲话。上海人也有以“巴”来自嘲个:“今朝拨人家骗进哉,巴得勿得了了!”“我对电器有点巴,开关也寻勿着!”巴子套到了乡下人个头上便是乡巴子。土里土气个人,勿懂时髦个人,勿明世面个人,勿长见识个人,就会拨人家嘲笑一声:“乡巴子!”巴子还戴到了傻瓜、笨蛋个头上。北方人称之为傻瓜、笨蛋,上海人是称之为戆大、阿戆。讲了傻话、做了笨事还强头倔脑、死勿认账个朋友就要领受别人家个训斥:“戆巴子!”近年来上海人个文明程度高度提速,骂山门个、触人家霉头个上海闲话逐渐都失去了相当个存活率。还能够听到三句两句个只是辣用上海闲话来唱唱个滑稽戏里了。
上个世纪末台湾同胞源源勿断流进上海。台湾生意人初来乍到勿领市面,就一勿小心领到了台巴子个雅号。日脚一长,台湾人对台巴子个外号也勿以为然了。我个几个台湾朋友就常常自嘲:“今朝个酒水钿,阿拉台巴子埋单!”伊拉个上海闲话水平可以考上海沪语四六级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