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只有吃好住好家境好,人才能长寿高龄。应当说,人的长寿与居住条件、环境因素有关,但若强调只有家庭条件好,吃好住好家境好,才能颐养天年,得以高寿,就走向极端了。现年108岁的百岁寿星周保根先生家住狭弄旧里,三代人居住在不足十平方米的三层阁,却照样寿过期颐,成为黄浦区第一男寿星。
周保根先生生于1906年,江苏溧阳人。年少时上过几年私塾,读四书五经之类。“文革”前在江西林场工作,80岁后回沪养老。可养老条件相当窘迫,他同新疆返沪的大儿子一家居住在三层阁中,因住房不到十平方米,又要爬高,如何欢度晚年?后来由居委出资在附近租了间小平房养老。
说来也是奇巧,周老家居南市老城厢的长生街,“长生街”名字听来顺耳,富有口彩,可我们驱车前往,方才知晓说是“长生街”,其实是一片旧里棚户区,街道狭窄得比弄堂还小,面包车根本开不进。因为周老先生家境不好,我们的家访只能放在居委办公处进行。老人进来时,身穿深色罩衫,身材矮小,眉发皆白,但身板硬朗,思路清楚,应对自若,令人惊叹的是他还能做下蹲动作,并能左右摇膝,动作利索。居委所在地进门处有个天井,院内有一些日常运动器材,老寿星随手拉起牵绳,一招一式,果然动作麻利,丝毫没有老态。他甚至走到一部摩托车前,做了一下开摩托的造型(见图),让我们连声叫好。随行的医生为他检查后发现,他身高152厘米,休重45公斤,血压70-110,心跳62,体温36.5,医生说:“他的体质只有五六十岁。”他是我们本次家访中最硬朗的健康寿星之一。大家私下认为,周老先生若按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发展下去,时下是黄浦区第一男寿星,很有希望攀上申城第一男寿星的高峰。
周先生早年经历坎坷,虽身处逆境,但他泰然处之,只身在外,至八旬始回家乡。对此起先耿耿于怀,以后也想开了。我们问他有何心愿,他朗声回答:“希望国泰民安。只有国家富强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由此可见他所思所想。不过他又说,但愿早日动迁,住进新房!——晚年盼望乔迁之喜,这也是人之常情。老寿星每天三餐大多是粗茶淡饭,但他吃得很香。平时喜欢看电视新闻,国内外的大事他都能回答一二。他的长寿秘诀是生活有规律,每天清晨5时起床,6时到附近小花园早锻炼,中午打一会儿中觉,晚上准时就寝,生活基本自理,晚上一个人安睡。
我们问他身居陋室,环境逼仄,如何锻炼身体?他笑着说,虾有虾路,蟹有蟹路,家里天地小,外面世界大,照样锻炼身体。原来他根据自家的居住情况,和自己的身体状况,因陋就简,创造了一套锻炼身体法,有针对性地每天运动,或陋室扭身,或弄内做操,或绿地锻炼,或马路活动,或穿巷散步,持之以恒,终于收到了成效,于是成了“长生街上的长寿人!”
老寿星由其大儿子周关昌照顾,老人一日三餐由其负责。原来父子之间一语不合,就会争执起来,闹得不愉快。现在周关昌说:毕竟他是我父亲,他讲啥,我就顺着他;不犟了,这样家里太平多了,老人寿命也就长了!
令人欣慰的是,前不久居委告诉我一个好消息,长生街动迁有了确讯,居民已经开始搬迁,老寿星终于盼到了乔迁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