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作为春季的一种标志性的天气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感觉,就像王安石在《春风》诗里描写的那样:“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这里的“有时好”、“有时恶”说明春天的天气变化多端,乍暖还寒。这样的气候,对老年人的健康当然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
春天是个天气多变的季节。当冷空气占优势时,乍暖还寒的天气使人体极难适应,不仅容易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一些心脑血管病患者也常常因为麻痹大意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调查结果表明,每年的3-4月份是心肌梗死病的高峰期之一,其中诱发心肌梗死的主要天气之一就是“寒潮过境时的大风”。
春日里,人们一般都喜欢外出游玩。不过,当室外风速超过每秒6米时,风沙、尘土等污染物会刺激人的鼻腔和咽喉黏膜,易使人患上呼吸道疾病。即使是每秒2米左右的微风,也会将散落在地的花粉扬起,容易使人患上荨麻疹、过敏性皮炎,鼻炎和哮喘病患者的病情也极易加重。此外,多风的春天,风道上的负氧离子数量大大减少,容易使人感到紧张、压抑的疲劳,年老体弱者常常因此而患病。此外,多变的气候还可引起气候敏感者血液中激素大大增加,体内产生过多肾上腺素,使得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困乏疲劳,有人称之为“肾上腺综合征”。
在“倒春寒”天气下,温差加大,此时,风力每增加一级,给人体的感觉就相当于气温下降2-3摄氏度。从这个“感觉”说,春风有时比冬天的风更富寒意。所以,为了预防寒冷的“春风”致病,人们一定要关心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