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立体神奇
这台晚会可谓美轮美奂、新颖别致,短短一小时,却浓缩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精髓;大气、精致、华美、壮观,它充分运用了全息影像、裸眼3D、镜面投影等高科技手段,把中华传统艺术的精粹尽显在世人面前。这些高科技手段大大节省了舞台制景和人力成本,显得令人惊艳而不奢华。
与电视观众见到的平面荧屏所不同的是,舞台上展现的是富有层次更具震撼的立体画面。高清大屏幕上所呈现的3D裸眼特技,与上千名演员共同组成了晚会大气磅礴、色彩斑斓的立体效果,是电视机前观众很难同样感受到的。
一开场,朱洁静领舞的“丝路花雨”,揭开了一幕幕连接亚非欧丝绸之路的历史画卷。在大漠深处,驼铃声声,商队阵阵,与远近的戈壁、沙丘、花瓣、孤烟、敦煌飞天、西域商贾等形成了立体画面,形象地展现了当年张骞出使所打开的这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丝绸之路(见图①)。在大海深处,船队载着丝绸、瓷器等远航亚非欧,令人想起浩浩荡荡的郑河下西洋,那船队点点帆影和海上溅起的朵朵浪花,远近相映,颇有3D立体效果(见图②)。
在由交响乐演奏的《友谊之光》中,那高清大屏幕上出现的一幅幅与会各国的标志性景观建筑,都由技术人员进行了分层特技处理,如许多著名景致前后错落有致,远近交相辉映,极具立体感,令人如临其境。
科技带来冲击
晚会也是一次艺术创新,它用最新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中华艺术进行了巧妙组合。如评弹风情展示《江南如诗》(见图③),扑面而来的是一幅幅颇具中国江南水乡韵味的水墨画,评弹演员弹琴吟唱《四季歌》,委婉细腻的吴侬软语,娓娓动听的乡音曲调,把江南水乡的灵秀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最绝的是,一群群怀抱琵琶、身穿旗袍的评弹女有真有假,犹如梦境。那评弹女从桥上走来,人影一晃,越变越多,相逢竟会绽放成缤纷落下的花瓣,好似天女散花,却人影全无。这一幕让人看得十分惊异。原来,这些消失的评弹女是用全息影像技术打造的虚拟人,她们忽隐忽现,夹杂在评弹演员之中,令人真假难辨。
总政歌舞团女歌唱家雷佳是新生代民歌的领军人物,她演唱的《芦花》美丽动人,充满诗情画意:“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不仅飘飞的花絮、摇曳的芦苇都颇具立体感,更神奇的是,舞台上随着歌声起舞的女子优美身姿,竟然被投射在大屏幕上的水波中,犹如“人在水中舞,一池春水皱”,这就是全新的镜面投影特技和裸眼3D荧屏造成的神奇效果。高科技给晚会带来了视觉冲击。
国粹精粹荟粹
晚会选择节目无疑是聪明的,好似招待远方来客,端出的是自家珍藏多年、最为香醇的酒。总导演王磊卿告诉记者,昨晚上演的11个节目,大多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精品,没有一个是引进的外国节目。选择标准是国粹、精粹、荟粹。
晚会还对不同艺术门类进行了全新交融和艺术嫁接,使之杂交创新。如《梨园芳华》就把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绝技绝活与精彩的舞蹈艺术进行了美妙嫁接,由此出现了翎子舞、髯口舞、马鞭舞、水袖舞……川剧变脸、耍枪舞锤、武打跟斗、花旦丑角等相继亮相其中,令人耳目一新,可谓精彩绝伦。由于这些节目密集呈现,竞相绽放,一扫以往戏曲节目节奏缓慢、气氛沉闷的风气。
舞蹈《书韵画意》把中国书法、舞蹈和太极融为一体(见图④)。两位年轻的舞蹈家以身躯为笔,以天地为纸,演绎大美无言、挥洒自如的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让精湛的舞蹈艺术与丹青妙韵、挥毫泼墨组合成一个全新的视觉艺术享受。
吴牧野的钢琴独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长江之歌》,在弹奏出黄河、长江这两条流淌在中华大地上的母亲河壮丽美妙的同时,更与气势不凡的安塞腰鼓、精彩美丽的芭蕾艺术和逼真清晰的3D影像进行了全新交融,显得更为壮观,更具视觉和听觉震撼力。
艺术精品汇集
这台晚会来自各地的民族舞蹈也是精心挑选。在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在河水流淌的胡杨林中,一群新疆维吾尔族姑娘挥洒着她们又长又多的辫子在翩翩起舞,美不胜收。一群西藏农民小伙怀抱扎念琴,在布达拉宫前、在高原湖泊旁,跳起了雪域高原的“踢踏舞”,喊声阵阵,歌声嘹亮,具有阳刚之美。
由在国际上屡获大奖的四位中国优秀歌唱家廖昌永、魏松、杨光、刘恋携手组成的阵容强大的“中国美声组合”,无伴奏清唱中国经典民歌《小河淌水》别具一格,四声部此起彼伏,层次分明,极富美感。舞台上皓月当空,星星点点,河面波光粼粼,树高枝叶蔽天,汇集成一个令人如痴如醉、美妙无比的人间梦境。歌美,景美,心境美!许多观众随着歌声默默在心中一起吟唱,渐渐入梦…… 首席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