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赶到嘉定区安亭镇顾浦村,走近这位农村好媳妇闵秋珍。
遭遇意外
今年67岁的闵秋珍出生在吕浦村,46年前,与顾浦村同龄的周德兴结婚。周家有兄弟姐妹7个,家底薄弱,生活艰苦,夫妻俩起早摸黑,辛勤劳作,几年后终于将破矮的旧平房翻建起了新楼房。谁料一场意外打破了平静的生活。1988年,在建筑公司上班的周德兴因工地脚手架坍塌,从高处重重摔落,成了一名植物人。3个多月后,在医生的奋力抢救下,周德兴终于醒了过来,然而由于右脑受到严重损伤,醒后如同痴傻,瘫痪在床。那年周德兴41岁。
记者看到,周德兴缩在被窝中,枕在枕头上的脑袋,右侧有一片脑皮是松垮垮。“这里一片脑壳已经没了,摸上去是软的。”闵秋珍指给记者看。
挑起重担
家里有了瘫痪病人,重担便都落到了闵秋珍的肩上。从此,替丈夫刷牙洗脸、端茶喂饭、擦洗身子、清洗衣裤、清理大小便,便成了她生活中每日必做的事情。丈夫从鬼门关被拉回后,一直无法言语,在闵秋珍的悉心照顾下,后来他终于能认出,并呢喃着说出妻子的名字,而对别人一概不认识。
卧床病人容易大便干硬,闵秋珍每天给丈夫做稀饭、面条或馄饨。她将新鲜的蔬菜切成碎片煮在粥里,骨头熬汤放在面条里,肉炖得酥如豆腐,每次吃鱼,总是买拆骨方便的新鲜大鱼。
神志不清的丈夫却经常不“领情”。“他会在我为他翻身或换衣服的时候,突然猛捅一肘子,或者打我耳光。”丈夫还经常无意识地突然袭击,将大便像“炸弹”一样扔出来,“扔得地上、墙上到处都是。”闵秋珍只能温言软语哄他,将他移床换被,收拾残局,每次都要花1个多小时。
堪比护士
昨天记者走进闵秋珍家时,她正细心地帮丈夫掖被窝。床边一袋盐水正滴滴流入丈夫的身体。“在帮他冲洗尿道和膀胱,消除炎症。”这种日常用药,她已十分熟练。令人惊奇的是,她还会插导尿管。周德兴插导尿管已经8年。有一天深夜,因尿道堵塞,周德兴一滴尿也尿不出来,疼得打滚。闵秋珍平时经常看护士护理,一急之下自己上阵给丈夫拔插导尿管,竟然很快就弄好了。后来她又插过许多次。护士们听后都夸她:你简直顶得上半个护士。
2007年起,丈夫身上发起了褥疮,最严重时皮肉溃烂,能看到里面的骨头。医生尽力诊治,也无效果,“只能看病人自身抵抗力了”。闵秋珍不肯放弃,她买来了促进疮面愈合的药水,冒着刺鼻异味天天为丈夫清洗消毒,经过数月精心护理和用药,溃烂的肉竟慢慢地收口了。
26年漫长岁月,给闵秋珍的脸上添了一道道皱纹。她说:再苦苦我一人,我只希望丈夫能够好起来。
本报记者 陈浩 通讯员 刘必华 陈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