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地区合作室副主任张屹峰认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讲话主要围绕亚洲新安全观进行具体阐述。讲话中提到的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思路,反映了中国对亚洲安全形势的认识和判断,以及对亚信未来发展方向和合作内容的理念。可以说,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不仅是中国在安全问题上的政策立场的一次宣示,也是中国有关亚信会议,以及亚洲安全合作的行动方案,是一次体现中国特色的主旨讲话。
张屹峰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到以往中国在处理安全领域问题上的一些做法,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所倡导的一系列安全领域的合作组织与机制等。中国主动分享的这些经验,值得亚信会议借鉴与参考。这番阐述体现了中国对于周边外交的战略理念,展现了中国作为亚信主席国推动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积极努力的姿态。
“用亚洲的方式来解决亚洲的问题”是本次亚信会议一直强调的。张屹峰指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也将这一亚洲主体意识体现得淋漓尽致,表明亚洲有责任、也有能力将亚洲安全问题解决好,从而实现“亚洲梦”。与此同时,习近平主席也强调亚洲的开放性、包容性,表示欢迎本区域外的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亚洲安全与合作出谋划策。
对于亚洲新安全观,习近平主席提到亚洲安全命运共同体。张屹峰表示,“安全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仅是亚洲安全形势的客观需要,也是亚洲各国超越具体自身利益诉求、形成共同安全意识的主观要求。正因为亚洲不同地区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千差万别,所以亚洲国家更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打造一个覆盖整个亚洲,同时超越各国各区域利益的安全机制。他认为,这一高屋建瓴的观点打开了亚洲新安全观的思路。而“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的直白表述,有利于纠正一些国家固守的错误、过时、局限的安全理念。
张屹峰指出,中国自身在安全领域也面临诸多问题,而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充分反映了中国推动“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的亚洲新安全观的意图,塑造了中国积极主动的形象。这符合亚信主席国的身份,有利于引领亚洲打破安全领域的停滞状态,进一步正面推动亚信会议的发展。他认为,这番主旨讲话将得到亚信会议其他成员国,以及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