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世界
声明多次提及双方对于如何对待联合国宪章与国际法的态度,反对粗暴干涉他国内政,强调通过政治对话、协商处理国家间关系,并表示将共同纪念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上海社科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潘大渭指出,这实际隐含着两国共同推动国际秩序合理化的意愿,也是令声明有分量的原因之一。
潘大渭表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以积极的姿态发展周边外交,谋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中俄两国在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上,就国际事务中的重大国际问题采取相近或相似立场,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更有利于和平发展、造福区域和全球的国际新秩序,符合两国发展的潜在和长远利益。
观点明确
声明并非仅有战略上的布局,对于更为具体的国际热点问题以及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声明也有十分详尽的阐述。
两国对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如叙利亚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伊朗核问题、阿富汗局势,甚至最近备受关注的乌克兰危机,以及通信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态度,声明都一一列举,并且有具体明确的叙述。而就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国际组织与区域组织应当如何发挥作用,中俄两国如何合作推动这些组织在禁毒、全球经济治理、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发挥作用,声明也表达了明确的立场和具体的措施。这些也令声明“有分量”的评价名副其实。
经济合作
对声明中涉及中俄经济合作的部分,潘大渭的评价是面广、亮点多、有重大推进,令声明有分量。
两国展开的务实合作囊括了石油、天然气、高科技、环境、基础设施、人文交流等领域,涉及面之广值得肯定。潘大渭指出,中俄深化石油领域的“一揽子合作”意味着这不是一般的买卖,而将有可能是涵盖开采、提炼、生产、后期服务等全方位合作。
声明中“俄方对于中方提出的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非常重要”的表述,潘大渭强调说值得关注。他说,起初俄方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并不太理解。但索契冬奥会期间普京总统对此积极响应,这次更是在声明中高度评价中方愿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考虑俄方利益,并表示双方将就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和将建立的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寻找可行的契合点。潘大渭表示,这番表态是政治智慧的体现,也为中国参与欧亚经济联盟开辟了道路。
历史最好
中俄已是20多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在诸多国际问题上持相似立场,两国关系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尽管如此,中俄坚持不结盟,事实上也不需要结盟。
潘大渭指出,冷战结束后,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而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中俄都认为世界应当维持多极化格局,因此两国能够在许多问题上取得共识。其次,中俄都是转型国家,且处在相似的历史发展阶段,均首先关注本国经济发展,而这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所以双方在声明中开门见山地指出,保持和深化高层战略互信对话、建立新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密切协调外交行动“有助于中俄各自国内大规模经济改革顺利推进”。第三,中俄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边界问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令中俄走到一起。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