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人称地方志为“四苦”(辛苦、清苦、艰苦、痛苦)全书,这不,我也品出了一番滋味。
2012年5月,我和时任集团监察室副主任的国梁一起卸任办理退休手续,又一起接受聘用组建集团志书编纂室,开始了职业生涯后的修志生涯,以后又增加孝渊、常娥、祖伦、建国等一干人马,像模像样地搞起了修志,屈指算来已经整整两年。
这两年好像是够“苦”的。由上汽集团承编的《汽车业卷》和《上汽专志》两本志书,集团内外参编单位足有200多家,成书后每本要120万字以上,资料收集预计要1500万字。如此天文数量,会不苦吗?!志书规定极为严格,不仅体例严谨规范,更要命的是必须字字有出处、句句有依据,不容丝毫猜测、估算和臆断。如此精确质量,会不苦吗?!
所以,这两年我们这帮退聘朋友每天基本准时上下班不算,还常常一坐就是半天,有时还要加加班,坐板凳直坐得腰酸背疼,看电脑直看得老眼昏花,打文字直打得手指发僵,真有点“四苦全书”的味道了。
不过,苦归苦,我们心里还是甜甜的。我们正碰上“盛世修志”啊,因为我们修的是上海汽车行业和上汽集团的志,修的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和企业的志。
这次修志是上海第二轮修志,统一从1978年改革开放修到2010年。我手头有第一轮修志《上海汽车工业志》记载的1978年上海汽车工业的产量:轿车加卡车一共10050辆。32年后的2010年,上汽销量358万辆。358万除以10050,整整356倍!也就是说,2010年上汽一天产量基本等于1978年一年产量!今日之上汽,不仅成为上海企业中国汽车的“大哥大”,而且坐上世界500强第103把交椅。
我和国梁等修志同仁都是老三届,1968年进的厂,全程经历和见证了上海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现在有幸修志,亲手把上汽沧海桑田之变记下来,不是正逢其时、三生有幸吗?!同仁祖伦用一首小诗抒发此种情感:“笔织心耕时贤风,述而不论古今同。难得此生修一志,桑榆虽晚未懈松。”
正因如此,修志一开始,我们就苦中求乐、自得其乐:
其一“乐其心”。如何让集团上下内外100位修志伙伴们都乐起来呢,干了20年宣传工作的我想到一个好方法:只要细说32年356倍之巨变,闻者焉有不乐之理?于是,我以《传承梦想》为主旨,将大量史料做成PPT课件,在修志大会上宣讲,结果颇获成功,大家都觉得能够修志是一种乐趣一种福分,快乐修志之心油然而生。
其二“乐其言”。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编纂室成立一开始,我们就倡导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两年下来,笑声不但没有影响正常工作秩序,反而提高了办事效率。
其三“乐其行”。修志基本动作就是看资料、打电脑,简单枯燥。加之我们都在变老,久坐不动危害不小。我们开始学打八段锦,每天上午10点多,大家站成一排,随着节拍在音乐声中扭动,十几分钟下来,腿脚活络了、筋骨舒张了,心情也更好了。午饭后又在延中绿地漫步半小时,鸟语花香怡然自得,换来一个下午的好心情。
这就是我们的修志苦与乐,别样滋味、其味无穷。
十日谈
修志的故事
从“动动嘴”到“磨破嘴”,要适应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