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到了换车的季节,人就活络了,生活似乎也亮堂起来,老婆差他洗个碗,即时即刻买个蒜一般就勿还价了。
男人5年或者6年换个车,隆重和激烈的程度,大致相当于各国总理换届。至于男人为啥这么喜欢车,我一直不是很明白。比如我儿子,几乎生出来就是个车迷,稍微远一点的路就要揣上两个玩具车解闷。仔细想来,机械、速度,一部上档次的车引发的回头率,一部“操控好”的车隐喻的惊险,都让男人无法自拔。像游牧时代男人都渴望一匹好马,这种基因至今依然有效。
我那辆车开了“好几年”了,心里暗示大致可以换车了。虽然知道过程像民营企业参与军用装甲车制造,离审批通过还差得远呢,但可以“准备起来”了。
所以我去那家4S店(sale、service、sparepart、survey,感觉这是少数无法汉化的专有名词之一)做保养时,会溜达到隔壁的宝马4S店“休息”。有趣的是,我四五次逛进这家店,都没有小哥小妹上来搭理我。这是一种精彩的默契,就像一个走进杭州图书馆的乞丐,没有人挨近他,他可以在那里自由地翻书。BBA(奔驰宝马奥迪)4S店销售的眼光绝对毒辣,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一个反扒高手,一搭眼,就知道你像不像“三只手”。所以我在宝马、奥迪4S店里都是如入无人之境,肆意地抚摸、盯着看,没有人会惊扰我。
简直像数学公式一样精确,当我一旦走进英菲尼迪、沃尔沃这样的小众品牌4S店,店员们一定会热情地迎上来,甚至还会问我喝大麦茶还是菊花茶。这种热情会让我不安起来,因为我需要装着随意地问几个问题,显示我一定的诚意。请原谅我的浅陋,但我会想,一定是他们的客人比较少,而且他们可能感觉我踮踮脚大概还能够得上他们的产品。
这种精确的反应同样发生在虹漕路上的一家小型综合型4S店里,门面的冷清潜伏着店员的热情,临走没名片还抄了一张给我。所以,当我看到网友说,某走国产精品路线品牌的4S店,竟然冷漠地对待一个时隔4小时才出现的客人,我很想送他们一句“no zuo no die”(不作死不会死)。
其实我不喜欢这种数学公式般的反应,因为这让我感觉我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头顶着0%-100%不等概率标记的钱包。但我也不能奢求头顶着0%-3%的概率标记,却要求BBA的销售提供80%以上的服务。所以这是一件纠结的事,也是一件需要自我消解的事。
不过要是孔乙己来了可能就不买账了,“你怎么知道我明天买不起宝马呢!”那也是明天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