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牛是集体资产,家家轮流放牛,放牛也记工分,虽然工分不高。山区不能放水牛,水牛不善于爬高走低。这么大的身躯一旦摔倒,不是弄着玩的。黄牛,善于在山岭之间行走,但偶尔跌倒也是有的。记得那次一头壮年的黄牛,不幸从一个山崖上一脚踩空,摔了下来,山崖不高,但牛还是摔断了一条腿。这在当时是不能救治的,于是只能宰杀。
牵到打谷场上,牛忽然两腿跪下,泪流满面。随后宰牛的用红布蒙上它的双眼,牛虽伤了一条腿,但浑身的蛮力仍在,却一动不动,没有任何挣扎,只是眼泪湿透了红布。平时谁看到过这个场景,许多人当场哭了。
“老牛明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农村养牛的唯一目的就是耕田。黄牛老了,如果不能干活,就只能杀掉。有一头黄牛,年轻时力气大,能干活;又温顺,但遇到狼时,总能第一个挺身而出,用它尖利的双角去驱赶狼,村里人都喜欢它。我就放过这头牛,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它的样子。在外人看起来长得差不多的牛,在我们眼里,完全不一样。没有同样的牛,哪怕是牛兄弟,牛父子。这头黄牛渐渐迟暮,村里人舍不得杀它,把它卖给了平原地区。大人说,畈区农活轻,它可以多干几年。现在想起来,恐怕潜意识里,“易牛而食”,心里好过一点吧。谁知道,这头牛常常奔波几十里回到山里,半夜里在村头一声悲鸣,唤醒了每一个乡亲。总有人起来赶快牵回家,给它喂草,然后天明后再给人家送过去。我们常常央求大人,留下它吧!买走它的那地方是我们村下山的必由之路,可是黄牛看见乡亲总是跟着走,或者悲鸣不已。后来乡亲们下山,只得绕开它,多走七八里路。
水牛两个角是弯的,性格更加温顺,可以让人骑在背上。“牧童归去横牛背”,一定是水牛。黄牛不能骑,哪怕从小照看它的牧童也不能骑,否则它会暴跳如雷。黄牛之间有时候也会打架,打到发疯似的跑,山路狭窄,牧童看到黄牛奔来,常常无处可躲。那就趴下,脸贴地面。发了疯的黄牛一定会一跃而过,从来没有伤过一个小孩。为什么那么厚重的身躯能高高地跃起,因为即便疯了,它眼中还有它的主人,也是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