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向来是考验我耐性的时段,尤其从初春到初夏,这段时光气温变化峥嵘,须对衣物进行多次重新排序和清理,而且我有一种毛病,一旦整理起了床头柜,就会收不住手去整理五斗橱,然后是衣帽间……
旧衣服是旧情人,偶尔回忆是有的,再拾起来的劲道是不大有了,尤其是夏季的轻薄衣衫,荣宠至多两季,然后要么淘汰掉,要么沦为工作服。怨不得我薄幸。我是要出去做事的人,新欢就是比旧爱鲜活讨喜啊。只有当新欢也沦为旧人,就在旧人层面比比优质实用耐看,选拔出旧爱得了。
我的风格是坐班时尽量朴素,下班后却花枝招展,有时出门买根黄瓜都比上班时考究。那些连标签都没剪掉的新衣裳,只要搁着不穿,等于打入冷宫,偶尔宠幸也只是心血来潮。我是新衣服买来马上就要穿的,挂着不穿的总不会是热盼的,属于鸡肋,想着法儿地想处理掉,只不过去向略好些而已。所以基本不会买跨季衣服,尽管折扣大得吓煞人。每一季不知要处理掉多少衣衫,删掉它们心里微微不舍时我就会想它们是带负能量的,是要拽住我手脚的,常陷在里面木知木觉或无法自拔是不可能轻装上阵的。如果储衣空间乱七八糟,能期待有什么好事发生呢。当然那些很贵很新很有记忆却不会再穿而依然舍不得处理掉的衣服是心里的执念,总还会有几件,算是箱底货。有畅销书说看得见的收纳空间五成满,看不见的七成满,这是逼格高的表现,可是于我,十分满的新欢旧爱加箱底货构成了一个三十多岁女人庞大、有序而流动的衣服队伍,装点身体,帮衬场面,表达内心,打造特色,形成阶段性忠实的朋友梯队。
小时候我的拖延症很严重,是临场型选手,妈妈总说我是临时抱佛脚朋友。然而佛脚多数时间是被我抱住了,那是我的幸运。现在想来拖延症的人哪怕懵懵懂懂,也是有应对命运安排的自信的。现在的我不拖延,因为拖延会让我付出焦虑的心理成本,还不如一咬牙一跺脚干掉呢。有时我还会很专注于最让自己烦心的所在,心理感觉是在爬一个一个山丘,说得拗造型点是修行。这与其说是成熟,不如说是不够自信,不再梦幻。大都市女人难当,世人对女性的评价体系向来分为婚姻家庭和个人实现两个面向,不可或缺,然而说穿了都是虚空,不能细想,唯有专注于当下。久而久之,我倒也习惯了某种责任感、计划性和自控力,理性达到了成长史的空前高度。可以说即将37岁的我女性的一面稀薄了,更习惯于像男人那样处理问题,这也能指向大多数的都市熟女。这时每季的清理扫除成了心情的减负删繁,带给我新一季的开阔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