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建筑工人”敲诈
今年初,为了扩大生意规模,在建筑工地承包业务的个体经营户小刘,经朋友介绍,招聘了栗某等几个建筑工人到其工地干活,双方就工资待遇等问题达成口头协议,但由于企业本身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小刘没有与他们签订正式的劳务合同。
熟料,就在小刘将栗某等人带到工地开始干活的次日,就发现栗某等人不像其他的务工者,他们不仅不会刷墙、扎钢筋等技术,而且工作态度极差,经常偷懒,有刻意怠工、消磨时间的现象。几经考量,小刘决定将栗某等人辞退,并主动提出会将那几天的工资发给他们。
小刘的决定遭到栗某等人的拒绝,栗某说:“要辞退我们也可以,但必须得赔偿我们误工费、车马费等损失,共计人民币5000元。”与此同时,栗某等人声称,如果小刘不满足要求,他们就会在工地上闹事,不让小刘的工地正常开工。遭到小刘拒绝后,栗某等人便开始赖在工地上胡闹,其间他们还拿起扫把、木棍等,对工地上的其他工人殴打,直到小刘报警,警察来到现场后才将事态平息。栗某等人也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
“碰瓷”团伙四处应聘
随着调查深入,警方发现小刘的遭遇并非个案,近段时间已有多家企业遇到了小刘类似的情况,都是在招聘工人后发现对方怠工,在将工人辞退时,遭到对方索要赔偿。更为巧合的时,在小刘工地现场闹事的栗某等人,在全市多处工地都有类似行为,之前均被当作普通民事纠纷进行调解处理。
此外,警方注意到栗某等人大都来自同一地方,彼此之间较为熟悉。在此情况下,警方推断这很有可能是一个专业的应聘“碰瓷”团伙,他们在应聘过程中借机敲诈企业。警方经侦查,并通过多方取证,固定了该团伙的犯罪证据。
最终,在铁证面前,栗某等人低下了头。
原来,栗某等人是老乡,从老家来上海打工时都抱着好好干活、努力挣钱的梦想,但进城后发现自己根本没能力在城市立足,不仅没有一技之长,还比较懒,吃不了苦,好不容易找份工作,还嫌工作累、工资低等,久而久之他们便想“另辟蹊径”,想找一条不劳而获的致富途径。经过多次谋划,动起了招聘“碰瓷”的主意。
据栗某交代,他们团伙有七八个人,彼此之间分工明确,有的专门负责与招工企业进行接洽,有的负责在和用工单位发生纠纷后进行谈判、起哄甚至暴力威胁等。至于他们的作案手法,也比较固定,通常利用用人单位招工的机会,三五人一起应聘入职,到了用工单位后便消极怠工,不好好干活,并在工作过程中抱怨用工单位的工资低、工作辛苦等。等到用工单位着急,要辞退他们时,他们就会提出赔偿误工费、车旅费等损失的要求。为了达到目的,在索要“损失”的过程中,按照之前分工,会有其他团伙成员以“中间人”的身份出面调停,与用工单位进行谈判。当然,在谈判过程中,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会向用工单位发出威胁恐吓,必要时也会使用暴力手段,直到用工单位给钱了事。
“一般情况下,用工单位都会本着‘花钱免灾’的想法花钱将我们打发走,毕竟对用工单位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栗某在看守所里交代说。事实确如栗某所说,据公安机关侦查证实,自2013年起,栗某等人至少先后四次以应聘“碰瓷”的方式成功实施敲诈,勒索钱款共计超过2万余元,在被勒索敲诈的用工单位中,只有小刘主动向警方主动报案,其他单位则选择“息事宁人”。
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张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