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汇报计划
等到一切思考成熟,默涵向承德汇报了他的计划。听了默涵的计划,承德眼睛一亮,对眼前这个初出茅庐的后生,承德简直刮目相看了。
“我同意侬的计划。但是侬能不能告诉我,这些店铺,侬一年能给我赚多少银子?”承德问,眼睛里满是信任。“第一年不好说,但是我可以保证,用3年时间,把阿拉顺记扩大一倍。”默涵肯定说,他心里实在感谢承德叔对自己的信任。
“那好,我相信侬,以后顺记号的事情全有侬自行决断,只要1000大洋以内,侬可以做主,1000大洋以上,侬要征得我同意,行不行?还有,侬每个月要向我递交书面报告,让我了解顺记号经营情况。”承德终究还是有些不放心。“那当然,就是您不说,我也会向您汇报的。”默涵心里有些感动,他知道遇上这样的东家是自己的福气。
默涵上任第一个动作就是请来西洋设计师,把几家各自为政的五金号改成统一的门面。在其他中国商号都采用稳重的深色作为底色的街上,他的顺记五金号明快的色调显得格外醒目。他这样做自然有他的理论根据,这就是广告理念,因为他明白,一批统一而且亮丽的店铺,本身就是最好广告。
他的第二步是统一顺记五金号的价格,实施店铺联动,顾客无论在哪家顺记号买的商品,都是一样价格,一样服务,甚至于在甲店买的商品,只要凭顺记发票,在乙店也可以换货。接着,他组建了一支售后服务队,顾客在顺记买了商品后,服务队就有人为顾客免费安装。他甚至于为服务队配置了3部色彩一致的脚踏车,在脚踏车前安上“顺记五金,上门安装”的牌子,让服务队成为顺记又一块流动的广告。当时的脚踏车价格不菲,在市民心目中是个昂贵的稀罕物,当顺记脚踏车穿行于大街小巷时,顺记的名气也就家喻户晓了。
默涵的第三步更让同行吃惊,他居然打出“商品出门,一个月内包退”广告,前提是商品不能影响继续销售。他的这一举措在同行中掀起轩然大波,在当时,几乎所有商家都遵循“商品出门,概不负责”信条,他赵默涵竟然敢于冒商家忌讳,允许卖出去的商品退货,这不是疯了么?
完成了一系列内部动作,默涵开始他的外部经营。过去,顺记五金号凭借那份外国营业执照,可以与外商直接做生意。他们进出货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外国洋行。那时,洋行里有啥货,他们就经营啥,自己没啥主动权。默涵决定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他根据自己对商品行情判断趋势,写下采购单,主动让洋行进货。几次进货以后,他知道了那些洋货的生产商,于是就直接写信给外国工厂,从他们那里直接进货。不过,他的这次举动让洋行们大为光火,几家洋行甚至于联合给他警告:如果继续直接从外国工厂进货,他们将断绝顺记的供货渠道。
收到洋行警告,默涵感到吃惊,但是转而一想,觉得洋行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因为这样一来,洋行到哪里赚钱?默涵理解了。于是他主动上门,邀约洋行大班商议,提出供货品种选择和商品定价约定。大班们见默涵知趣,也就谅解了他,同意他的想法。这一来,洋行大班们与默涵的顺记号做生意就不敢漫天要价了。也正是这一点,顺记可以拿到比其他中国五金号价格更低廉的货物,他们的利润当然高了许多。
在此期间,默涵也做了一个小动作,或许,他的这个小动作有些不太厚道,但是他是商人,免不了有些狡黠。他买下了几处靠近顺记五金号的店铺,同样开起了五金号,只是没有用顺记招牌。在那几家五金号,默涵让伙计使多数五金件的标价都高于顺记号。听到老板这样吩咐,那些伙计有些不明白:老板,阿拉店里的价格定得这么高,谁会来买阿拉的东西?默涵笑笑:这个你们就不用管了,到时候一件东西也卖不掉,我照样给你们发顺记一样的薪水。
伙计们不知道他们老板葫芦里卖啥药,但是既然老板承诺卖不掉东西照样拿顺记的工钿,这样的好事他们何乐而不为。
其实,这正是默涵的精明之处,他要通过价格杠杆,让买主们知道,顺记是上海滩五金商品最价廉物美的商家。况且,他租用的商铺,还有库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