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部电影梗在我心里很久了。
女主角的脸恬静清秀,可是轮廓已经不再分明,地心引力的作用十分明显。被人问到回不回老家,她但笑不语,却在图书馆里找出一本印有故乡风景的摄影集,翻看良久,然后轻轻将它插回书架上。
这是一个“失败者”,在强弱较量、利益纷争和俗世规则中被挤出了局。曾经,她是一位乡村女教师,只会大声尖叫喧哗的孩子们,被她训练成童声合唱团。然而明媚的歌声并没有掩去生活的残酷,反而成了一根刺,让所有人在之后的日子里都无法麻木。因为一场事故离开,孩子们恨她离弃。经历过这样艰难课题的人都明白,无论你对他人的生命如何重要,总有不得不离开的时候,经此一役各自成长。
患了脑癌的丈夫一直隐忍节制,却也有暴怒不甘。几近崩溃的时刻,对着路边的流浪狗举起手中木棍,再颓然放下。她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偶然流浪到此的异乡人。两人在路边拥吻,在旁人看来这无疑是偷欢,铁证如山。然而对她来说,这只是洞悉对方灵魂深处的脆弱之后的温柔,就像伸出手去轻抚一个人伤口上的瘀痕。为先救她溺水的学生而顾不及沉入河中的丈夫。她一直自责,直到多年以后在场的人告诉她,丈夫最后的表情居然有一种近乎快乐的轻松。终于可以放开了,放下那些做一个好人的虚张声势,不再苦痛。
她教孩子们唱歌其实藏着一个私心。每当带着孩子们走过田野,清亮的歌声飘起来,让人感叹如果人真是有灵魂的话,是可以乘着歌声一直飞向云霄的。她相信她喜欢的两个男人都能听得见。果然他们都听见了,并且泪盈于睫。孩子们走在路上,常常唱着一首歌。看片尾的字幕,我找到这首歌的名字——《像蓝天一样》。像蓝天一样开阔辽远?像蓝天一样看尽沧桑?没有答案,和这部影片一样,没有多余的表达,却无处不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