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粉是思瓜得豆的产物。思腐竹而创粉皮。
粤西德庆县竹海茫茫,竹子品种多,德庆人近竹吃竹,除了挖笋吃笋卖笋,便是用竹条竹丝编织箩筐笤箕席子,更多的时候是用簕竹来晾晒衣物、食物。渐渐地大家发现,最有经济效益的,还是做腐竹。把黄豆泡一晚,磨成浓豆浆,再倒到平底锅里文火细熬,等豆浆凝结成腐皮时,轻轻铲起来,搭在竹篙上晾晒,晒干了便成腐竹。
人人都知道腐竹好吃,却又舍不得吃。黄豆价贵,腐竹便成了奢侈品。每家就指望用它卖了钱换回点日用品,逢年过节才得吃上一回。平日馋腐竹了,怎么办?总不能让大簕竹空架在那儿怀才不遇吧。找个替代品好了,于是找到了米浆替代豆浆。
大米比黄豆便宜很多。晚上泡米第二天磨成米浆,用锅口一样大的笤箕把米浆蒸成一块块薄薄的粉皮,铲起来,模仿着晒腐竹的样子,把粉皮一块块分开搭在竹篙上,放在通风处一会儿就凉了。没想到,晾凉了的竹篙粉比热的时候口感要好,爽滑而柔韧。这种滑腻,与芡粉马蹄粉鹰粟粉的滑不同,它是纯净的,不掺杂质的。因而很有质感,很有米气。是的,米气很重要,茶楼上的拉肠就不如专门店里的拉肠,缺的就是米气。多数店家没有掌握粉皮的溜滑度,兑入的芡粉或马蹄粉或鹰粟粉太多,太透明了,结果过犹不及。
晾凉了的粉皮,一块块收下来叠放,堆起如同一叠白毛巾。吃时拿起最面上的一块放入碗里。奇怪!它不会粘连。德庆人看着此粉皮联想着彼腐竹,因为它们外形相似,抚平了大家对腐竹的相思。吃着它时,愉悦竟是相似的!
可能德庆太热了,竹篙粉天生就是凉拌冷食。最好的吃法是干捞,往竹篙粉上淋一勺浇头:撒一把辣椒圈,再淋上豉油、熟油;也可以是熟油加麻酱、甜酱、蒜蓉辣椒酱。
第一次到店里吃竹篙粉,我们不习惯它的凉,叫服务员加热。服务员很有尊严地拒绝了我们:“这粉就是要凉着吃的,热了就不是它了!”那样子,有点宁死不屈的劲头。跟上的一碟浇汁叫香浓鱼蓉将军酱,主料是湘菜里的青酱椒。天啊,是辣出将军泪来的酱吧。对粤人而言,最好的浇头是牛腩汁,而且腩汁要热,尤其是冬天,热得翻江倒海,浇到竹篙粉上,颠覆它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