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0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望真实
王劼音
■ 张培成—— 海上画家系列 张培础作于2014年 国画
  ◆ 王劼音

  近年来在我的学长张培础教授的引诱之下无意间进入了水墨领域,领略到中国文化和中国绘画之妙。

  昨天下午培础在上海中国画院这样一个学术圣地举办70岁个展,却嘱我这个才入门的外行来写这文章,诚惶诚恐,颇为忐忑。

  培础醉心于他的中国人物画创作,几十年如一日,不改初衷,他出身正宗,毕业于上海市美专中国画人物专业,这以后无论在部队或工厂,均以他的人物画作品享誉画坛,一幅“闪光”即是明证,进入高校后又一直从事国画人物画教学,退休之后还处心积虑办起了水墨缘工作室,继续他的国画人物画教学和创作。

  培础平时和人交往看似随和,很好打交道的样子。但在艺术上却是一个固执己见之徒 ,他实在太热衷于他那洋味实足的具象写实人物画,因而毫不在乎被戴上落后保守和崇洋媚外的帽子。

  当今画坛工笔画泛滥成风,那种比拼手艺和耐心,把每根头发丝都描出来的工笔人物画屡屡获奖,或拍出高价,培础对此视而不见。

  他的人物画不同于北方徐蒋体系,多了一分潇洒轻逸的水墨淋漓。培础曾受浙派之影响,在学生时期有机会看方增先先生现场写生,给他留下终生难忘之印象。浙派人物画中脸部及手足等比较素描,衣服背景则用勾勒,以保留笔墨之趣,而培础作画,无论人物背景均一挥而就,但在人物塑造上又极严谨,这一分“潇洒的严谨”,却极难把握,他那近乎没骨的人物画呈现出较强西洋式的光感,已全然迥异于浙派。

  于是,培础的人物画在国内中国画坛上便具有可识别的唯一性,在这个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时代,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生命的独特性,不可复制的唯一性,正在受到侵蚀,太多的艺术家成为东风吹来向东倒,出现了大量模防和跟风之作,我们看不到作者,看到的是一个为时尚或金钱所操控的傀儡。

  从这个层面来看,固执己见的张培础先生在光怪陆离的艺术万花筒中,所显示出的那分不随波逐流的淡定,在今日犹显珍贵,值得世人深思。(本刊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评论/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圈内圈外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新视界
   第A18版:新视界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海外专稿/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名家示范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博物巡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守望真实
用刀高人赵穆
“尖叫”还是“呐喊”
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B05守望真实 2014-12-06 2 2014年12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