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程是东一居民区几十位残疾居民中的一员,他们和老程一样,都是张健勇的好朋友。不久前,同样是残疾人的张健勇得到浦兴社区“浦兴好人”的提名奖,这是社区居民一致推选的结果。若要问起张健勇在过去11年中如何为残疾人服务的故事,大家总是争先恐后地“报料”。
把孤残人当亲兄弟
老程以前因为交友不慎败光家底。他受不了打击产生精神疾病,一度住进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期间,他父亲患病去世,当他病情稳定可以出院时,继母和几个叔叔、舅舅都不愿意接收他。老程成了孤残,生活该依靠谁?
从此以后,老程就成了东一居委会全体居委干部的“儿子”,他的衣食住行全部由居委干部负责照顾,而张健勇则责无旁贷地成了第一责任人,把老程当成了自己的亲兄弟。
最初,张健勇给老程联系了一个小饭店搭伙,可是小饭店不久就关门了。为了长久地解决老程的吃饭问题,张健勇和居委书记与浦兴敬老院联系,让他在敬老院搭伙,这样一来,老程的一日三餐吃得更加满意了。平时,张健勇还经常给老程送去自家老母亲烧的饭菜。老程住在六楼,腿部有残疾的张健勇每次爬上六楼都很吃力,但是他从没犹豫过。
有一次,老程的心脏病发作,住进新华医院。住院期间,张健勇每天都安排居委干部轮流从浦东赶到浦西去照顾他,带回来的换洗内衣,张健勇都会帮他洗干净。三个月后,老程康复出院,不料又精神病复发,再次住进医院。张健勇和居委干部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他。又过了几个月,老程终于康复了。出院的前一天,张健勇来到老程家里,来了一个大扫除,换上干净的床单被套,再找人修好了他家的电视机。第二天,老程回来,看着干净整洁的家,拉着张健勇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兄弟!谢谢兄弟!”
垫钱送残疾人急救
独居在五莲路上的老郭,是一个隐性的精神病患者。有一次他来到居委请居委干部介绍工作,张健勇在交谈中发现他的异常,于是,一方面不露声色地劝慰,一方面想方设法找到了他的亲戚,说服他们带老郭去医院检查。结果,老郭果然被确诊为精神病患者。张健勇及时帮助他申领残疾证,让他享受到应有的福利政策。
一天下午,眼看着还有5分钟就要下班了,居委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张健勇接起电话,老郭的邻居着急地告诉他,老郭摔倒在楼道内,半身不遂,不能言语。张健勇等人赶到现场,赶紧联系老郭的亲戚,并拨打120。120救护车来到时,老郭的亲戚还没到,张健勇二话不说,回家拿来6000多元,坐进救护车,把老郭送往医院。到了医院,老郭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医生开出了病危通知单,医生说,如果再耽误时间,后果会更加严重。
做“老娘舅”调解矛盾
智力残疾人小沈与丈夫长期感情不和,有一次,小沈被丈夫打得忍无可忍,找到张健勇哭诉。原来,小沈在单位买断工龄后拿到4万元,交给了自己的母亲,丈夫找她母亲讨要,丈母娘怕女婿乱花钱,坚决不给,他便拿小沈出气。
了解情况之后,张健勇当起“老娘舅”,多次找小沈的丈夫和母亲谈心,做思想工作。同时,他帮小沈找到一家单位挂靠两年,使她增加了经济收入。经过张健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小沈母亲同意从这4万元里支出外孙女考上大学的学费,让小沈丈夫也基本满意,解决了他们的家庭矛盾。
关于张健勇帮助残疾朋友的故事,居民们还能说出很多。张健勇却很谦虚,他只是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大家明白,残疾人不等于弱者,只要有毅力、能力和自信,弱者也能变为强者。
本报记者 孙云 通讯员 贾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