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业,是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重要民生工程。2015年,上海市妇联将携手市人社局、市人口办,更好地打造上海市家政服务产业,稳定家庭服务从业者队伍,提高社会对家政职业的认同感,破解家政行业难题。
继续推动“准员工制”的管理模式
2015年,上海继续推动“准员工制”的管理模式。“准员工制”是指,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与家政服务企业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对从业人员进行日常业务管理,包括联系雇主上岗、开展技能培训、跟踪服务质量、调解服务纠纷等。
实行家政行业的“准员工制”管理,有利于构建企业、从业人员和雇主的和谐关系,共同推动行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全面推行家政员登记注册制度
上海还将对家政行业进行规范。“完善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功能,建立家政员登记注册制度,完成12万名家政员登记注册”已经列入市政府2015年实事项目。
今年,市区两级家政行业协会将共同推进2015年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家政员登记注册制度。
根据现有的11万多家政员的数据,挖掘大数据资源中的家政员基本状况,编制家政员工资指导价,作为行业风向标。“我们还要开展‘上海市家政企业家政员技能技巧大赛’,以提升家政员的技能技巧。”
从信息化管理转向信息化服务
目前,上海家政服务站信息平台已累计为332家家政服务门店安装运营服务软件,共涵盖11万名家政人员信息。
今天,市妇联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海家政公共服务网正式上线,标志着上海家政行业信息化建设,从信息化管理向提供信息化服务转变。
上海家政网站以互动式服务作为主要特色,目前可提供家政政策资讯,将来经过注册获取家政卡的家政员将出现在该网,确保家政员身份信息与健康情况的真实性,市民可通过网站实现与家政公司的链接。
同时,在微信平台也将推出家政服务APP,市民点点手机,就能找到心仪的阿姨。
全方位加强家政员职业化培训
为提升家政员的素质,上海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加强岗前培训、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例如上海开放大学女子学院家政学历班的开设,为家政员提供持续学习的平台,注重学员在一线家政服务岗位上的服务技能。
在为期2年半的学习时间里,每位学员需要完成最低76个学分的学习任务,除12门必修课、19门选修课外,将在幼儿园、医院等上海开放大学女子学院的10个教育实训基地参加实训。毕业时,每位学员不仅达到大学专科所应有的理论素养,同时也具备一名高级家政服务人员所应具备的技能水平。
巧借社会力量弥补行业现有不足
针对目前行业存在的不足,例如家政员素质偏低等情况,市妇联将“妇女儿童家庭服务”纳入社会购买范围,以“素质提升”为主题,以“社会认同”为目的,并将在全市铺开。
购买服务将帮助家政员提升心理素质与服务技能,能更好地稳定家政从业者队伍。通过各类社会组织的承接,发挥社会专业力量。
例如,针对今年响应政府号召前来登记注册的目前暂无机构挂靠的家政员,计划投入一定项目经费开展活动。活动的内容既有法律咨询、礼仪讲座、特殊技能讲座、上海话训练等,又有心理辅导、联谊、沙龙、参观体验等关爱活动,将有5000多位家政员受益。
此外,针对行业现有资源存在的不足,也要争取外界支持。上海农商银行、东方数字等专业机构也为家政行业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