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速减缓的车市,推出廉价车抢食市场份额,一直是各大品牌惯用的市场策略。如今,越来越多车企推出全新廉价车型,只是市场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战略抉择。在此之前,多个跨国汽车品牌早已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日系的广汽丰田推出过雅力士,东风日产推出了玛驰,铃木也将奥拓引入了中国,其价格甚至远低于7.5万元,但无一例外,这些小型车后来都成为边缘产品,而此次这几家的“廉价车”是否会重蹈覆辙?
先看此次“廉价版”红旗H7 1.8T上市,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价格下降空间有限,配置也难说高大上,受众定位仍旧模糊。在合资车价格不断下探,其他国产品牌性价比节节攀升的背景下,欲突破销售困局,各方并不看好,市场前景不得不让人担忧。也有人认为其必将成为一块新的“鸡肋”,新红旗H7到底能走出怎样的一条路,市场才是最好的试金石。
再看大众的“up!”车型,搭载一台1.0L三缸发动机。定位为大众的“廉价车”,但11万多元起步,实在难称得上“廉价”。不过,按照大众方面的策略,先期入市的进口up!车型,只是为廉价车探路,看看到底市场是否接受这样的“大众”。而实际上,最终国产后的廉价车,售价或将下探到7.5万元。不过,相对于大量中国品牌和雪佛兰赛欧这样的低端合资货来说,这样的价格还是比较高端的,让人望而却步。
最后看特斯拉,拟推出廉价车型Model 3,在价格上与中国消费者接“地气”。 然而,眼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困局决不仅仅是价格。随着中国消费者对特斯拉猎奇心理以及新鲜感的减退,品牌以及产品的不成熟性逐渐显现了出来。多数中国消费者觉得纯电动车相当不方便,如何给车辆充电一直都是他们挥之不去的疑虑;因此“廉价车”战略并不能“对症下药”。另外,特斯拉一味追求“廉价”,会不会让中国消费者在对特斯拉失去新鲜感后,又进一步失去了对其“豪华性”的幻想,最终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上述品牌的“廉价车”战略最后能否真的奏效?恐怕还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 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