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0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囤“学区房”
买的早 风险大
马丹
  陆续出台的各区义务教育招生新政,本意是为了教育均衡,并一定程度上遏制炒得过热的“学区房”。然而,家长们对“最严”入学新政却表示:更焦虑了。“入学新政的确杜绝了学区房频繁易主的情况,但择校的家长不会消失。‘5年只有一个户口可入学’的规定,是不是意味着要更早购房?”

  谷先生的儿子今年刚满2岁,他决定现在就开始物色合适的“学区房”,为了儿子将来入读长宁区口碑不错的小学努力。“为人父母的,总想为孩子选一所相对优质的学校。没有人脉疏通,又要法律允许,买‘学区房’还是可行的方式。有了‘5年’这道坎,我觉得买房还是要比过去更早启动为好。”

  近年来,“学区房”的热炒确实让部分热门小学的对口适龄儿童呈倍数增长。去年起,上海不少区县已陆续出台了限制措施,对不理性择校现象有所遏制。但是,多位业内人士告诫,今后的升学政策走向对于“遏制择校”将越来越严格,“学区房”炒作本来就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要规避的,因此,“囤学区房”的“风险会增加”——

  ■ 上海全面推行人户分离居住地入学政策,适龄儿童也进入入学高峰,部分热门小学的报名人数预计会增长,入学门槛也会水涨船高,但是今后对于户籍和房产证的限定或更严,择校的不确定因素也大大增加。

  ■ 每年各个学校片区内的适龄入学人数都会变化,尤其是热门学校周边,教育部门通常会根据实际情况微调“就近入学”范围微调,也就意味着学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 随着学区化和集团化办学的推行,学区内各校之间的教师柔性流动也在增加,提早六七年购置了“学区房”,但等孩子入学时,心仪学校的师资、学区可能都已经有所变化了。 

  本报记者 马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大购网专版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上海新城区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巡礼
   第B08版:招生留学/新民教育
“最严”入学新政为“名校”减负
囤“学区房” 买的早 风险大
新民晚报新民教育B05囤“学区房”
买的早 风险大
2015-04-01 2 2015年04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