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先生的儿子今年刚满2岁,他决定现在就开始物色合适的“学区房”,为了儿子将来入读长宁区口碑不错的小学努力。“为人父母的,总想为孩子选一所相对优质的学校。没有人脉疏通,又要法律允许,买‘学区房’还是可行的方式。有了‘5年’这道坎,我觉得买房还是要比过去更早启动为好。”
近年来,“学区房”的热炒确实让部分热门小学的对口适龄儿童呈倍数增长。去年起,上海不少区县已陆续出台了限制措施,对不理性择校现象有所遏制。但是,多位业内人士告诫,今后的升学政策走向对于“遏制择校”将越来越严格,“学区房”炒作本来就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要规避的,因此,“囤学区房”的“风险会增加”——
■ 上海全面推行人户分离居住地入学政策,适龄儿童也进入入学高峰,部分热门小学的报名人数预计会增长,入学门槛也会水涨船高,但是今后对于户籍和房产证的限定或更严,择校的不确定因素也大大增加。
■ 每年各个学校片区内的适龄入学人数都会变化,尤其是热门学校周边,教育部门通常会根据实际情况微调“就近入学”范围微调,也就意味着学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 随着学区化和集团化办学的推行,学区内各校之间的教师柔性流动也在增加,提早六七年购置了“学区房”,但等孩子入学时,心仪学校的师资、学区可能都已经有所变化了。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