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喜地发现,上海地铁环境艺术一路走来,从当年的点缀,到今天的环境被作为艺术表达的“主场”,作为艺术表达的主角,当初作为画布的地下环境变成了今天环境艺术的“男(女)一号”:当环境成为主角后,地下环境焉能不高大上?让人流连忘返不回到地面也就成为了必然。
忽然想到并念念不忘,可否来一场地铁环境艺术的全民总动员?上海地铁要向运营里程800公里迈进,2040年更是要打造由区域城际铁路、轨道快线、城市轨道、中低运量轨道构成的强大轨交系统。我们的环境艺术题材、手段总会有不敷使用的那一天。“高手在民间”,向民间要智慧,呼唤民间达人参与艺术创意,绘画、雕塑、照片、工艺品,哪怕是专设一面墙、一段路,把他们的手印、脚印“模”上去,再来一个个性化签名。有了个性化定制艺术,地铁环境和市民肯定建立起了鱼水联系,他们的子孙、亲戚就在这座城市多了一处个性化的景点:这是我家××的脚印、手印。于是,他们立刻都跟着高大上起来、身轻体健起来。
全民总动员,我们的地铁环境艺术更会注入新的活力,别开新生面,地铁环境艺术发展史必然会翻开崭新的一章。“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就多了一条路径。
(作者为上海城市科学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