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其中有很多是不良的诱惑,稍有不慎,便可能铸成大错,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打开新闻,时常可以看到腐败贪官落马受审的画面,他们往往痛哭流涕,悔恨交加,可一切都为时已晚。每每看到这类景况,我总会唾弃这些人面对诱惑时的自甘堕落,面对贫贱时又那般卑微无骨。同时,我也会想到历史上那些秉承大义、气贯长虹的傲然群英……
“君子何处何为?”我的心穿越时空,向他们发出了惊天之问。
“不吾知其亦已乎,苟余情其信芳!”一个站在江岸上眺望着远方的人,一身风尘,满目忧伤,用这样的词句进行了回答。他一袭白衣,宛若雕像,只有那裙带在冷风中飘扬。他的眼神中透着对世俗的嫉恶,对家国的眷恋。他的口中吟诵着自己一生的遭遇和感受,每个字都那么铿锵有力,令人心颤……可是,世间已经没有人在听,除了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人。他是个渔夫。他默默倾听,仿佛听到了心滴血的声音,也听到了心碎的声音。渔夫听完后,问他:“世事如此,你为何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以求自保呢?”屈原,这位忧国忧民的忠良之臣仰天大笑,只说了一句话:“人岂能这么活?我宁死也不会与他们同流合污!”说完,纵身汨罗江中。这,是屈原寄身清流宁陨不弯的回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个正遭受敌人严刑拷打,已然遍体鳞伤之人的回答。他嘴角滴着鲜血,目光却藐视着面前手拿刑具的蒙古人。蒙古人有些气急败坏,因为他们已用尽了招数,却无法撬开这位几近昏迷的“俘虏”的嘴,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越是这样,蒙古人就越凶狠,而这位“俘虏”却越发坚强,虽然少了往日的几许高傲,但却多了几分淬火后的刚毅。这位饱受摧残却宁死不屈的人——文天祥,用不畏死说明了自己对人生信念的追求。这,是文天祥舍生取义坚贞不屈的回答。
“吾岂为五斗米而折腰!”这是一个身居田园之人的回答。他曾是一名地方小官,也想有所作为,造福百姓。然而,他悠然洒脱的性格,并不能为他的理想创造条件。当朝廷官员前来视察时,他不愿躬身逢迎,玷污自己的人格。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黑暗,厌恶贪贿之风,毅然将官服弃置于地,拂袖而去。“田园将芜胡不归?”他拿起种田工具,到远离世俗的地方,去开垦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地。他,就是大诗人陶渊明。这,就是他守身如玉洁然不群的回答。
还有,还有……一声声回答,都很简短,却句句含金,直击人心,响彻在中国历史烟云满布的天空。这一声声回答,告诉我们的只有两个字——气节。人活世间,既要有生气,更要有节操。余心不可惩!
多么斩钉截铁的话语啊!应该时时刻刻鞭策我们这群新时代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