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聚会的看法,绝大多数老年人持正面、赞同的态度。他们认为可带来三个好处:
一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不少老年人长期封闭在家中,接触面狭窄,见识浅薄,通过聚会上来自四面八方交流,大大拓展了视野,接受了许多新知识、新信息,用他们的话说“眼晴一亮”。
二、有的老年人人生路上遇到了不快与烦恼事,无处诉说,窝在心里,日久会伤害身心健康。而聚会正是一个“出气筒”,一吐为快,解除了他们心中的烦恼与忧愁。
三、人生需要朋友圈。朋友是“雨天的伞,坎坷路上的桥”,通过聚会增进了友谊,增强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信心,为提高退休生活质量,为过好“人生第二春”注入了新的动力。
聚会越聚越多,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老套、重复、单调,缺乏新意。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上海一些从事老龄工作的专家提出了如下三点建议:
一、加强策划,改变单一形式。现在多数聚会局限于“饭店里吃一顿,聊一聊”这种形式,日久生厌,越办越没劲。实际上聚会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光明中学高中65届毕业生,曾组织“回母校一日游”活动,回忆人生经历等多项聚会活动,由于形式多样,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复旦大学新闻系1956级乙班同学聚会,要求每人写一篇人生经历的文章,附上年轻时以及家庭照片,最后汇总出版了《我们这个班》一书,也很有意义。
二、内容可从物质享受向精神上提升转化。聚会不一定停留在饭局上,可从精神层面上予以考虑。如民生小学六年级同学聚会就别出新裁,内容是:让大家露一手。有的带来了自己创作的书籍;有的带来自己培养多年会说话的鹦鹉,现场表演了一番;有的高歌几曲,展示了自己在行业歌咏比赛中获得的奖状。有的一一介绍自己在天南海北所拍的摄影作品,以及获得全国摄影金奖。各展所能,令人耳目一新。有的聚会以家庭育儿为主题,与会者带来了孙字辈孩子,作现场表演,然后每人畅谈自己的育孙体会,最后由行家作一总结。这种向多领域拓展的形式都很好。
三、开展万众创新活动,让大家提合理化建议。聚会要聚出新意,关键在于点子,而新点子来自于广大老年人。如民生小学六年级同学聚会上,发起创新活动就收集了20多个点子,建议中有:谈谈你知道的国内外大事、夕阳红诗歌比赛、唱响我最喜爱的青春歌曲、我最喜爱明星以及他的那些事,自已动手宰鸡杀鹅农家乐等。
总之,聚会要办得活泼,办得有生气,办得大家都叫好,必须创新。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