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扰民怎么办?上海该如何保气、护水、守土?接受专访时,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吴启洲回应了这些“确实困难,必须解决”的问题。
达标扰民 提高门槛
吴启洲表示,达标扰民一方面源于现有环境标准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工业企业布局也不合理。
在大气环境治理上,上海已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了十多项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从严控制污染物排放;此外,增加对于违法行为的认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挥发性有机物,上海要求企业必须安装回收设备,否则即视为违规,而这也是超出国家规定之外的。
在布局上,一是要求各工业企业集体入驻工业区,尽可能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二是对违法用地、违法排污企业集体清退。
保气严管 异味扬尘
今年1-5月,本市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70.4%,较去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吴启洲透露,今年,上海在大气污染治理上还将重点管好三件事:
一是落实1400余家企业气体排放综合治理,并对全市320家重点企业实施严格的排污总量核定和控制;
二是推进老旧车淘汰,完成1万辆柴油车集装箱运输车辆治理改造,实施普通柴油升级至国四和上海港靠泊船舶换用低硫油等排放控制措施;
三是加快推进汽修行业、餐饮行业油烟治理,基本建成工地、道路、混凝土搅拌站、码头堆场等扬尘在线监控体系。
护水拿出 更严措施
过去一年来,环保部门中小河道加强整治,消除“黑臭水体”,但就河道总体水质而言,形势仍不容乐观。吴启洲坦言,解决河道污染要有更严措施。
一要全面提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水处理能力;二要推进污水管网和截污纳管工程建设和改造;三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四要启动城市地表径流和市政排水设施污染控制;五要结合重点区域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守土排查 污染场地
5 月31 日,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给土壤环境治理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目标任务。如何让常州“毒地”事件不在上海出现?
对此,吴启洲表示,近年来,在推进工业场地污染防治体系的建设上,上海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环保部门将完善相关法规,建立完善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同时开展潜在污染场地排查,做到无盲点、无漏点。
本报记者 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