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记者走访网友点名餐饮店:真不如人意啊
~~~记者走访网友点名餐饮店:真不如人意啊
~~~记者走访网友点名餐饮店:真不如人意啊
~~~记者走访网友点名餐饮店:真不如人意啊
     
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字号,你还有多少老本好吃?
记者走访网友点名餐饮店:真不如人意啊
胡彦珣 董怡虹 俞金旻 李一能
  对传统餐饮店,网友们吐槽最多的就是服务:“嘿嘿,你懂的”、“百年老店,爱来不来”之类的冷嘲热讽,让人看了哭笑不得。网友表示,说到底就是管理水平太落后,连许多民营餐饮企业也远远比不上。

  这些老店为什么这么牛?网友们认为,主要原因还是生存环境太宽松,日子太好过。先辈们的辛苦创业,让这些老字号能够传承至今,而一些后辈们显然只顾着在“树下乘凉”。就算亏了也有国资母公司撑着,有着这样的心态能用心取悦顾客反倒是怪事。

  昨天,本报和官方微信午间发布了《上海百年老店老半斋酒楼被日媒称为“零分餐厅”》一文,火速成为网上的一大热门话题,网友纷纷在新民晚报官方微信(xmwb1929)文后留言吐槽。网友所说是偶然经历还是老字号的日常?今日的上海老字号餐饮店是否都如网友们所述环境差、服务差、菜品差呢?新民网记者昨天下午和晚间分别来到另外4家被网友点名的老字号实地走访体验。

  暗访点 功德林

  9月8日16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南京西路441号的老字号功德林素菜馆。

  镜头一 点心外卖区服务员爱理不理

  由于不少消费者前来领取月饼,原本的酒店将大堂一侧开辟作为月饼领取和点心售卖区域。

  由于大部分消费者前来领取月饼,普通点心销售柜台显得冷清。一位中年服务员坐在柜台内,对于其他消费者爱理不理。面对顾客的询问,工作人员解答时,连正眼也不看一下。直到消费者选好商品,需要拿货、付钱,她才慢腾腾地站起来收费。有位顾客购买商品,准备用消费卡结账时,该工作人员以“机器坏了!”为由拒绝使用。

  当记者要求工作人员介绍并推荐“特色”产品时,该工作人员又坐到了板凳上,不耐烦地回答:“都是特色!自己选!”全程都未见一个笑脸。

  镜头二 挂牌“营业中”却被告知还没开始

  与另外一边大排长龙不同,堂吃区域明显冷清了许多。16时许,记者抵达时看见,门口放着一块“营业中”的牌子,颇为醒目,走近询问服务员“可以进店了吗?”却被告知“下午五点才营业”。

  17时临近,食客陆续到来,仿佛已经习惯了被“忽视”,一些食客自行找好了位坐下,而服务员则在角落玩手机。17时刚到,点单开始,可服务员们仍旧没有进入状态,点完单闲下来后,他们便聚集在一起聊天。月饼好不好吃、月饼的馅料都成为他们聊天的话题。

  镜头三 店员扛着大箱店堂大步走

  记者在餐厅内看到,角落里堆放着十几箱月饼,即便餐厅已经开始营业,仍有工作人员来将装月饼的箱子扛着穿过大堂。就在记者感觉危险之时,一位食客大叫:“服务员,你过来看看,这碗面熟了吗?”这时,一位服务员走过去,看了一眼面条,将碗端回厨房。顾客一边摇头一边感叹道:“这面不好吃呀!”

  镜头四 店内抽烟 服务员视而不见

  记者注意到,店内有明显的“禁烟”标识,一位熟客叼着烟就走了进来。入座,尽管同桌提醒“不能抽烟”,该男子完全不理会,坐在位子上就抽起烟。对于在店内抽烟的熟客,服务员全程视而不见。整个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多名服务员都经过看到,但却没有人劝阻。

  暗访点 洪长兴

  19时左右,记者首先来到了位于黄浦区云南南路1号的“洪长兴”。

  镜头一 涂料、扫帚与拖把前台“迎客”

  刚进店门没走几步,便看到前台后面竟堆放着一桶桶的涂料、扫帚与拖把靠在一边。

  “买两个牛肉煎包”,记者随口说出了外界传说中的“洪长兴”特色名点,“六点前就卖完了,阿姨也走了。”服务生无奈地回答。

  镜头二 菜单价格两本分开看

  当记者表示想吃涮羊肉后,服务生便引导记者选位入座。环顾大堂,一半的席位空着,而位于记者身后的窗台上摆放着一箩餐具,用台布半掩着。点菜时,记者发现洪长兴的涮锅点菜单上只有菜名并无标价,经服务员指点,才在另一本菜单上找到了对应价格。

  镜头三 装修材料堆里吃火锅

  进餐时,放在大堂最深处的屏风引起了记者注意,走近一瞧,屏风的一旁堆放着一根根塑料管,而屏风后面竟是一袋袋水泥与施工材料!记者就此事询问服务员时,得到的回答是“因大堂正在装修,装修材料暂时堆放在此处。”而与这些材料一道屏风之隔的餐桌,此时正冒着腾腾热气...

  暗访点 小绍兴

  镜头一 喝豆奶先用筷子破冰

  晚上八点刚过,记者来到了云南南路上的另一家百年老店“小绍兴”。记者在点餐处要了瓶豆奶,“要常温的还是冰的?”点餐员边说边打开冰箱,尽管记者说要常温的,但点餐员表示只有冰的了。打开盖后,记者却怎么也喝不到豆奶,原来瓶口处的豆奶结冰了,只好用筷子戳进瓶子“打通”。

  镜头二 餐厅烟味呛人“葛优瘫”在你眼前

  记者刚想喝一口,便被隔壁桌的烟味呛得咳了起来。身旁一桌的三个中年男子喝着啤酒,叼着香烟好不乐乎,而他们的身后就是送餐区,四五个戴着白帽的工作人员正在说笑,而一位清洁员大妈更是直接“葛优瘫”在了摞起来的箱子上。

  暗访点 沈大成

  傍晚,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来到位于南京东路636号的沈大成。

  镜头一 老式大堂面积小灯光暗很拥挤

  沈大成虽然在上海滩名气很响,但它的“饭店”却只叫餐饮部,在二楼,楼下是卖糕团的。餐厅装修比较简单,灯光幽黄,看上去是有些年头了,比起现在装修时尚的新饭店,感觉落伍了。从面积上来讲,这里也只能称作是餐饮“部”,没有两层三层的大厅小包房,只有一个拥挤的大堂,几十张桌子,椅背靠椅背,紧挨在一起,顾客一旦坐下就几乎没可以走动的空间。

  镜头二 别吵,汤包要等半个钟头

  记者入座后点了一份蟹黄鱼翅汤包,一位男服务员告诉记者大约要等10分钟,而当记者到时间后问一位女服务员,她则很不耐烦地说:“汤包等半个钟头,别吵,好了会给你拿来的。”记者也只好默默等待。大约半个多小时,汤包终于上桌了。

  记者随机访问了一家三口从杭州来沪游玩的王先生,他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就吃过沈大成的菜,这次特地过来品尝一下的,味道倒还是那个味道,态度就不好说了。

  新民网 胡彦珣 董怡虹 俞金旻

  本报记者 李一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上海购物节专版
   第A15版:上海购物节专版
   第A16版:社会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家装专版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民生上海
   第A23版:民生上海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国际新闻
   第A26版:国际新闻
   第A27版:家装专版
   第A28版:文体新闻
   第A2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3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3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34版:家装之窗
   第A35版:新民法谭
   第A36版:新民法谭
   第A37版:新民法谭
   第A38版:新民法谭
   第A39版:广告
   第A40版:广告
   第B01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纪念特刊
   第B02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3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4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5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6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7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8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9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0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1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2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3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4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5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6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老字号,你还有多少老本好吃?
黑土地绿色食品送到家门口
普速列车不禁烟,你怎么看?
让中老年人玩转智能手机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13老字号,你还有多少老本好吃? 2016-09-09 2 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