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夜光杯》的人,必然爱读书。70岁的《夜光杯》聚拢了无数爱书人,他们或写书,或编书,或读书,岁月静好,让优美的文字滋润生活,让发光的思想照耀心灵。今年3月,新民晚报社、世纪出版集团依托夜光杯品牌,创立“市民读书会”,已先后举行了6场极具书香墨韵的活动,我们收获到的不只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与书为伴的生活方式。
今年,恰逢《夜光杯》创刊70周年。今天,我们相聚上海音乐厅,举办“留住记忆,走进文化”市民读书会的第七场“葡萄美酒夜光杯”——-纪念《夜光杯》创刊七十周年专场。王汝刚、王珮瑜、史依弘、刘诗昆、李大伟、陈村、柏万青、赵丽宏、徐莉佳、谢春彦(以姓氏笔画为序)将和读者一起,共饮美酒,共读《夜光杯》这本好书。
3月26日,率先为“读书会”开锣的是著名画家戴敦邦,面向最普通的市民百姓畅谈读书、品艺的心得。在最美丽书店,最美丽的人儿为你读上一段美丽的剧本,是平凡生活中最美的事。“市民读书会”第四期,特邀孙强和剧雪在钟书阁举行剧本朗读会,将读书活动发展衍生为营造感悟人生、交流思想的公共文化空间,让“读书会”真正成为面向所有市民的“悦读·悦心·悦人”的聚会。小说《同和里》描绘的是这一代上海小囡不曾体验的弄堂生活,作者王承志和学者陈子善的娓娓道来,勾起五零六零后的美好记忆。由三毛创作者张乐平之子张慰军和电影中三毛扮演者王龙基主讲的“与三毛一起悦读人生”等活动,让“市民读书会”成为市民最期待的活动。
读书,是最简便、最自由、最不受限地接近高贵的方式。一起“悦读”,是悦心的过程,更是找到同道、激发情感、悦人的过程。“市民读书会”是移动的,就是要把活动办到您的家门口,让读书这件重要的小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热闹 热烈 热场
◎ 沈克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4月23日,大雨,我依窗望天,对太太说:我一定要去参加《夜光杯》的“悦读”三毛百趣人生的读书会。上午九点多,我到了读书会现场,鼎沸的人群把我心中的担忧一下子轰去!
1982年春节,当时还在上海工作的我,报道过王龙基给张乐平拜年的故事。那时我拍了一张王龙基带着他儿子与张乐平老先生的合影。那是“文革”后,张乐平先生第一次在报纸上与读者见面的照片。这次,我从美国纽约回到上海,把照片送给了王龙基与张乐平的儿子张慰军。
读书会在纽约很成型。纽约的每个书店,每个区,街道图书馆一年举办几十次读书会。书店的读书会是作者介绍书的创作过程与内容。图书馆的读书会是对一本书或一个作者的研究讨论会。我已几十年没参加过上海的读书会,也没想到上海还有如此悦读、悦心、悦人的活动,这个读书会比起纽约的读书会精彩得多!它拉近了市民与作者的距离、与善良人性的距离、与当期主人公的距离。那天,我们一同聊三毛,不单是读书,更是交流思想、感悟人生。
那天,张慰军、王龙基在台上有情有节介绍自己与三毛的故事,在台下穿越在人群中,耐心解释读者每个问题。有位70来岁的老读者说,我是与三毛一起长大, 三毛一直活着。三毛虽然调皮,也做错事,但他正直,善良,不畏惧权势,不贪婪富贵,不怕挫折,不怕困难,追求自由与光明。我就是用三毛的故事来鞭策自己的!读书会的气氛十分热烈。
我在美国退休后,成了一名业余“摄影家”。这天,我用相机与手机记录了热闹的场面。在张乐平纪念馆当义工的几位先生与女士也来了,他们的奉献产生的是正能量的社会效益。我用手机在朋友圈里发了照片,许多老同学、老同事点赞。其中一位住在川沙的老同学甚至想带着孙女马上赶来!
读书会的高潮是张慰军与王龙基在读者心爱的各版《三毛》书上签名,我买了本《三毛百趣记》送给川沙的同学。
读书会的场子是热的,这使我很开心,为什么?其缘由还真说不上来!
书与面包的较量
◎ 徐雅娥
6月26日,“最美的书店”钟书阁泰晤士店有幸与新民晚报“市民读书会”合作,为爱书人献上契诃夫剧本《海鸥》的朗诵会。
活动当日,著名影星剧雪、孙强也来到钟书阁,一改荧幕上的模样,两位嘉宾洗尽铅华,更显平易近人。活动现场,嘉宾朗诵了《海鸥》的经典段落,伴随着声情并茂的演绎,20世纪初的俄罗斯庄园生活,透着悲凉、无奈、哀伤与错位的爱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到场的爱书人毫不吝啬赞美之情,活动结束时掌声雷动。连两位嘉宾也表示,在舞台上收获的赞美与掌声已不足为奇,但能得到爱书人的支持与认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活动还吸引了许多市区的甚至外省市读者的。高温与阴雨交织的季节,丝毫阻挡不住爱书人的热情,这种对读者的吸引力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活动中,我们见到了许多年轻面孔。作为实体书店的运营者,我们感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是最直观和最强烈的。我们看着年轻读者的流失,也见证了许多实体书店的式微和消失。我们惊喜地发现,年轻人回来了,他们不是冲着钟书阁华丽独特的建筑而来,而是真正作为“知音”来汲取精神养分的,他们与中年人和老年人共同构成了坚实的读者基础,不断壮大。
衷心祝愿新民晚报“市民读书会”不断延续、推陈出新,也希望能继续携手读书会为爱书人送上精彩纷呈的活动。
二刷读书会
◎ 汪卫平
我自从加了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微信公众号,养成了每天都要随手打开去看看的习惯。一天,一幅彩色图画《三毛百趣记》豁然跳入眼帘,手指轻轻一点得到通知: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市民读书会”第二场将在徐汇艺术馆举行。最抢眼的是“先到先得”。我赶紧按报名方式发过去,第二天一早打电话去确认,终于如愿。
那天,天公不作美,下着不小的雨,但挡不住报名者提前到达文青必逛老洋房,与张乐平之子张慰军先生和三毛扮演者王龙基先生互动。我非常珍惜这次活动的机会,听得相当认真。可能也因此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还专门采访了我,当天晚上新闻综合频道就播出。嘿!“一夜爆红”!打电话的、截屏的、发微信的,应接不暇。
第二次,以“留住记忆,走进文化”为主题,在全市各个文化空间打造阅读书香盛会,把赖声川导演的契诃夫四幕喜剧《海鸥》剧本朗诵会安排在最美书店——松江泰晤士小镇钟书阁,我第一时间报名,因为我喜欢朗诵!学生时代就参加区文化馆的朗诵班,直至现在还常表演一段诗朗诵。那天,钟书阁好不热闹,剧雪和孙强两位表演艺术家来朗诵《海鸥》剧本片段……最美的书店环境,和着最美的声音,聆听最美的诗篇,读书会洋溢着艺术气息。平面的书本变得立体起来,富有质感,聆听者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之中,任凭海鸥环绕飞翔!
亲身经历读书会现场,真正体会到主办方用心策划的每一场:从内容选材到主题确立,从场地选择到环境的匹配烘托,非常认真贴切,又非常接地气。一改过去曲高和寡的文风,让书籍和艺术有机结合,面向受众,面向社会,使阅读不枯燥乏味,而变得趣味盎然,又互动碰撞,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题图上排从左至右为参加市民读书会的嘉宾孙强、剧雪、秦文君、沈石溪、戴敦邦 下排为参加市民读书会的嘉宾王龙基、张慰军 本版摄影 杨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