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肉断颈根
祝子平
  祝子平

  肉断颈根,是母亲故乡江阴的土话,具体什么意思说实在话至今我也不甚明白。只是小时候我们孩子吵着要吃肉,母亲便会说:“吃肉?阿要,肉断颈根。”听得多了,揣摩下来大约是“想吃肉,做你的白日梦去吧”之类的意思吧。确实也是,那个时代肉是十分金贵的东西,平常人家哪能经常有肉吃呢。

  那是我去云南西双版纳上山下乡时的事情,已经好几个月没见一点油星了,知青们都熬不住纷纷写信去家里求助,我也写信给父亲,记得信中要求收信后赶快给我邮寄些咸肉来,并且注明“越肥越好”。信寄出,云南到上海大约半个月能收到,马上寄出邮包又是半个来月,这样一个月左右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的却不是邮包,而是父亲的一封信。信里父亲是一通的教训,说我该多多学习,不要连精肉和肥肉也分不清。原来父亲接信后认定我那“越肥越好”写错了,应该是“越精越好”才对,因为我在家里吃肉都是挑精的吃的。哎哟,我的亲爸呀,他怎么知道现时我的处境,真正是饱汉不知饿汉饥。赶快再写信说明情况,又是一个多月,终于盼来了一块咸猪肉,也许是我第二封信的情况说明起了作用,猪肉之外又同时寄来一听麦乳精罐装的猪油,猪肉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三下五除二便消灭掉了,猪油我则打了埋伏,寻思着一个人慢慢享用。

  那是个深夜,集体茅草房宿舍里的人都已进入梦乡,不敢点灯,做贼似的,在蚊帐里摸黑将麦乳精罐打开,用钢精汤匙挖出一勺猪油送入嘴中,入口即化,一股香油顺食管流下,那种舒适,那种可口实在是妙不可言。然而,马上便听见有人叫了起来:猪油,猪油香味,谁在闷吃呀!随着叫声立刻点灯,立刻闻香而来,立刻麦乳精罐让人夺去,等到再回到我手里,那罐头已经是空空如也,干净得如肥皂水泡洗过一般。

  西双版纳的冬天少雨,所以当地称为旱季。旱季是狩猎的好时节,打到猎物有人便会拿到我们生产队里来卖,最常见的便是山猫,这东西晚上蹲在树上,手电光一照住它便不动,一枪一个准,很是容易猎取,所以价格也不贵,一只山猫才两三元钱,买了下来,当时最常见的便是清水盐巴煮熟了,连汤带肉吃个精光。当时大家都饥肠辘辘,见到肉眼里会发光,一只山猫煮熟了,锅盖一掀开,往往几秒钟功夫便不见踪影了。所以当时我们知青中流行一种吃东西的说法叫做:眼睛像豁线,筷子像雨点,动作慢一拍,老母鸡就变鸭。记得有一次我筷子捞起一大块山猫油,塞入口中,一股臊腥熏得满眼金星,然而我却不舍得吐出来,硬是直着喉咙吞了下去,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块肉,更因为我知道放弃了,我再也得不到第二块肉了!

  突然想到幼时老屋附近的“陈阿孝熟食店”,那里的酱汁肉堪称一绝,奥秘便是店里有一大铜锅的老卤。经常见老板陈阿孝空闲时在那锅前忙活,加料、撇油,以保证老卤的质量。

  然而,运动来了,陈阿孝被打倒,亲见高台上的他头勾得低低的,在接受批斗,脖子上则挂着那口大铜锅。

  当时不知怎地脑子里闪现的则是母亲的话音:倷么好,肉断颈根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8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大购网专版
同与不同
微笑
说陈皮(外二篇)
肉断颈根
暖日春风江南 (中国画)
赵长天和《萌芽》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肉断颈根 2016-09-12 2 2016年09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