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去新加坡吃鸡饭,一不留神居然在一天里看了三部电影,而且,好像都是给小孩子看的电影,如果一定要飞快地贴一个标签的话。
首先是《海贼王》的Gold(One Piece Film Gold),姑且称之为《黄金大电影》,它的第十三部剧场版,还是友谊+探险、最后化险为夷的套路。和热血青春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永远长不大的柯南的悬疑推理路线(以及和服部平次、怪盗基德的3P),所以就只能对路飞和他的小伙伴们挥手祝福,也没有被黄金夜总会的场面和机关吓住。
被吓住的是Kingsglaive,这是《最终幻想15(Final Fantasy XV)》的CG电影。纯粹是凑时间买的票,因为懒得再出去逛街了,之前也没玩过FF,连粉都谈不上,更不要说死忠了,但是毫不影响对剧情的理解,一看就狠狠地喜欢上了(出来以后把之前的各种剧情和设定又补了一下,对冰火都没有这么认真好不好)。
之所以会一下子被震慑住,主要还是剧情设置得很传统:战争、阴谋与和平,尔虞我诈、道高魔也高的君王们,还有佣兵的各自立场与命运(好吧不能透更多了,己所不欲);偏偏画面又壮观得像《饥饿游戏》的都城一样,动作戏也非常出色,打斗、追逐都和《速度与激情》不相上下,一不留神就分不清是CG还是真人了。
最后也是最棒的,看了《吹梦巨人》(The BFG),就觉得像鸡饭一样不虚此行欸。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的原著,此前已有《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盛名在先,所以非常好奇斯皮尔伯格会怎么弄。
本着不剧透的原则(其实透不透都无所谓,毕竟这是个哄孩子睡觉的枕边故事,不可能很复杂,只看你怎么说),我只能说斯大爷一点儿都没有让我失望——如果有,就是巨人老而穷得太扎实了,给女王的屎尿屁也太节制,至少应该把大臣和侍卫们玩得更疯狂。斯大爷最会娓娓道来地说故事,以至于《战马》都略显冗长。但是这个特点放在这里就是大优点,《吹梦巨人》一点都不嫌长,再铺陈些都毫无压力。据说上述三部电影都有望被引进,私以为可能性最大的还是《吹梦巨人》——今年9月13日可是达尔爷爷的百岁诞辰哦。
当然,看片子是见仁见智的桑窝,BFG在欧美的票房和口碑都一般般,甚至有说伊“不适合十岁以上观众”的。我刚好属于那种特别不想长大、但是又不得不咬着牙硬着头皮出来讨生活的人,所以对单纯美好的小世界特别向往。
在乌节路邵氏影城看的《吹梦巨人》,看完出来就直奔对面的纪伊国屋书店赶着买Quentin Blake的绘本去了——果然,画出来的巨人更好玩一点。书店里最醒目的推销是罗琳姐姐的新作《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我嫌它是剧本,分行太多,又厚又贵,就直奔童书区找“巨人”,结果就看到一整面墙的达尔,就觉得英国现当代的奇幻创作真是太老卵了(纳尼亚和魔戒都还想再读呢),罗琳姐姐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顺理成章得几乎都不稀奇了。
对了,结账的时候还拿了《三体》第一部的英文版,倒不是因为它得了什么奖,而是国货也必须支持一下。何况当年读第一部时,与历史文明相关的才子部分都是一目十行地飞过去的,换成英文了,大概才有慢慢看的心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