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订机票突然被退
市民姚女士反映,她今年8月30日登录阿里旅行网,在一家叫“中天世纪”的航空服务代理商那购买了国庆期间2人往返上海与名古屋的国航机票,4张一共7734元。当天出票后,她就看到了电子客票,通过手机安装的第三方的航班行程APP查询,相应行程也已添加了。随后,姚女士笃笃定定地预订了酒店。
然而,9月22日晚上,APP却推送信息说已经退票!一开始,姚女士以为是诈骗信息。但她联系国航客服后却得到了证实,国航官网上也显示电子客票已退票。此时,如果重新购票,价格将达到原来票价的三倍,4张超过了2万元!
代理商无相应资质
惊诧中,姚女士联系阿里旺旺,但对方没有回复;联系代理商,对方留的是一个山西手机号,已经关机;联系阿里客服,对方在代理商仍可在网上正常交易的情况下却称联系不上,虽能保障出票,保障出行,但不能保障她乘坐原来购买的航班。
姚女士进一步查询发现,和她有相同遭遇的还有6人,而代理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中,涉及航空的为“国内航线除香港、澳门、台湾航线以外的航空货运销售代理业务”。也就是说,“中天世纪”没有代理国际客运机票业务的资质。
姚女士又请专业机构查询后发现,她原来所购的机票,从出票到退票,都是由一家在曼谷的公司“代理操作”,“代理费”为1000元——如果代理商跑路,就能从她这里直接“套”走6734元。
监管缺失谁来担责
记者联系阿里旅行客服后,对方回复称相应航班取消了,原代理商“跑了”。它们将给姚女士按原价格重新出票,没有补偿;给其他旅客换航班出票并对他们的每笔订单补偿500元。
姚女士对此并不满意,“我如果不是装了一个第三方的航班行程APP,能提前知道机票被退了吗?如果不是反复多方申诉,能重新出票吗?代理商不具备相应售票资质,这监管上的漏洞到底该由谁来负责?”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代理商的“跑路”行为,如被认定为诈骗,按新《消法》规定,则应“退一赔三”。但阿里旅行的“放心出行保障有我”条款中,却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表述。
无用票号稳住客源
记者进一步调查时,还有其他消费者反映在网上买机票的不愉快经历。如一位消费者反映,为了能早点赶到三亚度假,特意放弃晚上航班而选择价格更贵的白天航班,但下单两小时后,卖家回复称没有抢到票,建议他改乘晚上航班,而他后来改买晚上航班时,价格又比原来的贵了400多元。另一消费者则反映,提前三个月买的机票,在临行前两天比航空公司官网价格还要贵。而在他提出退票要求时,尽管航空公司称提前24小时退票的手续费只是10%,但卖家却要求他支付原票面50%价款的“手续费”。
业内人士介绍,机票代售机构最初出的票号可能是为了“稳住”消费者的无用票号,消费者接受后,代售机构才根据航空公司波动的票价行情低价购票;如果消费者选择退票,他们又会以航空公司收手续费为由收取票价50%的钱款。
本报记者 罗水元
【消费提醒】
市消保委表示,国庆节前,机票销售又现高峰,其中确存在不少投诉和问题。为此,他们发出警示,网上机票代售机构与消费者可能不在一个城市,其最初给出的电子票号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为防止意外发生,尽可能到航空公司官网购票;如通过网络代售机构购票,拿到票号后,可以登录中国民航信息集团的www.travelsky.com进行网上验证。
如果订票后发现权益被侵害,可及时向消保委和工商部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