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试住回应“点赞”
9月中旬,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迎来了新生和家长。校方请家长们试住这种两人间,得到的回应几乎都是“点赞”。有家长反映:“这种宿舍格局有家的感觉,特别是有单独的卫生间,干净卫生,让我们放心。”有家长则认为,“宿舍里的冰箱、空调、液晶电视、布艺沙发、实木家具,都是当下普通家庭拥有的,算不上什么奢华。希望学校配置更多这样的宿舍。”
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宿舍基本为四人间,住宿费通常根据室内配置划分为每人每学年800、1000、1200元不等。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二人间”高配宿舍的收费为每人每学年2400元,其余四人间则为每人每学年1200元。按中国人现在的平均收入水平,即便是在中西部地区,每年多出1000多元的住宿费,应该不足以就此划出一条贫富线吧?
现有住宿条件“滞后”
记者采访了松江大学园区、奉贤大学城等多所高校的宿舍管理部门负责人,他们均表示,两人一间单独卫浴学生宿舍的条件并不为过,只可惜,由于扩招等因素,当下上海高校宿舍紧张,没办法创造出这么好的条件。
松江大学园区的几名学生告诉记者,其实现在大家对现有的住宿环境都不是太满意,主要是过于狭小,缺少私人空间。实际上,有部分学生选择在学校附近租房,自己改善住宿条件。
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学生公寓建设标准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本科生公寓4人1间,生均建筑面积8平方米;硕士生公寓2人1间,生均建筑面积12平方米;博士生公寓1人1间,生均建筑面积24平方米。虽然这并非强制性规定,却提出了大学生宿舍的具体底线。
学生缺少私人空间
教育专家熊丙奇甚至表示,未来,中国高校学生宿舍的建设方向应考虑每个学生拥有一间单独的房间。去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355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70.5%的受访学生曾为寝室矛盾而感到烦恼,67.6%的受访学生曾想调换寝室。导致寝室矛盾的主因是:生活习惯不同、室友间缺乏沟通、性格不合。
熊丙奇认为,问题不是出在寄宿制本身,而是出在我们的宿舍结构,学生缺少私人空间。而国外高校宿舍结构通常一个学生独立一个房间(也有两人间、三人间供学生选择),再共用生活空间,宿舍的构造类似住家户的三室一厅或两室一厅,有的还是复式结构,厅里放饮水机、电视机、沙发、茶几,同宿舍同学可以在这里一起看电视,聊天,会客,每个同学的卧室独立,具有相对私密性。这种结构既有利于学生沟通、交流,也能保证学生拥有独立空间。
为此,熊丙奇建议,学校在新建或改建宿舍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否设计每个学生独立一间卧室的公共宿舍。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太奢侈”,而其实,社会在发展,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思维看问题,以前一间大学宿舍住七八个人,后来有大学的宿舍只住4个人,更少的2人;以前高校的宿舍不配备空调,现在配空调已基本成共识。国外大学的学生宿舍,几十年前,就是这样设计的,保留至今。这是我国大学在办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和时代发展所面对的问题。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欢迎读者扫描右上角二维码下载新民邻声APP,进入话题板块对本文进行评论互动,部分优秀点评将刊登于明日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