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译制迪士尼影片的往事(下)
曹雷
■ 作者曹雷手举《玩具总动员》广告衫留影
  ◆ 曹雷

  一定要让孩子们看得懂听得懂

  第一部正式出口到我国大陆、并由我们中国大陆译制的影片,是迪士尼公司出品的电影史上第一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

  这时我才知道,过去我们配音的外国影片,都是我国买了影片的放映权后,由中影公司交由我们来译制的,也就是说,我们配的是“进口片”;而迪士尼的影片却是由迪士尼公司译配成华语后,再进入我国的,我们配的是迪士尼公司的“出口片”,一切得按他们的要求来做。

  由于当年上译厂的录音设备还比较落后,达不到迪士尼影片不同角色分轨录音的要求,此片的译制虽由我任译制导演,却是在厂外借了符合他们要求的录音棚来录制的。配音演员则有上译厂的演员童自荣(配牛仔伍迪)、程玉珠(配巴斯光年),上海电视台译制部的好几位配音演员和部分业余演员也参加了配音。这些演员也都是经过一个角色多人试音后挑选出来的。电脑制作的画面和传统的卡通画面在配音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整部影片的配音工作还挺顺利。

  从工作中我感受到,迪士尼方面对他们影片的对象是“孩子”这一点,自始至终是牢牢把握的。举个例子:我们以前配外国影片,片中的人名习惯按原片的发声,比如牛仔“伍迪”,原片中叫他“沃迪”,一开始,我们也习惯地配成“沃迪”,可是在迪士尼的影片中就通不过。他们说,与影片同时发行的还有这部影片的中文图画书,图书里用的中文名字是“伍迪”,我们影片里念成了“沃迪”,孩子看了书,就以为“伍”这个字念“沃”了,对孩子认字很不利。这样的问题我没有想到。

  另外,按照我们译制电影的惯例,影片中的外国歌曲,基本都是保留原片的歌声,只在画面下方同步打上歌词的中文译文。可是配迪士尼影片,却要求我们,把歌词译成中文后,请中国歌手配唱。这样做,既费工又费时,还增加了译制的成本。再说,迪士尼的影片里,歌曲很多,还风格各异,我们去哪里找又会唱又会配音的演员呢?当我提出用字幕的办法时,迪士尼方面却问我:这些歌都是有含义的,怎么让还不认字的孩子看懂字幕,听懂歌曲呢?明白了这一条原则后,我就全力配合,经各方推荐,找来了与影片风格相符的歌手高林生,顺利录下了《玩具总动员》的中文歌词主题歌。

  影片译制完成后,在上海影城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式。影片导演约翰·拉塞特专程来到上海,和中国观众一起观看这世界首部电脑制作说华语的动画片。放映时,大人和孩子反应都十分热烈。放映结束后,场灯还没亮起,导演拉塞特就一把把我拉过去,来了一个美式大拥抱!他说,虽然他一句对白都听不懂,感觉却完全像看原片一样。也就是说,他完全肯定了我们这部配音版。

  卡通音乐剧《钟楼驼怪》

  接下来,我遇到了译制上真正有难度的迪士尼影片《钟楼驼怪》。其实,对我来说,这部根据妇幼皆知的名著《巴黎圣母院》改编的卡通片故事并不陌生,配音应该不难。但是,我没想到,迪士尼把这部影片拍成了卡通音乐剧。片中有八个人物要唱,而且不同人物唱的歌的风格全然不同!有的是美声唱法,有的是摇滚唱法,有的是抒情歌曲,有的是咏叹调。片头有一段类似教堂唱诗班的圣歌合唱,片尾还有一首歌,完全是美国黑人唱的灵歌风格。这些歌全都要用中文配唱!好在请来了歌剧院的合唱班子和声乐专家在现场把关,我这音乐的门外汉才算有了依靠。

  大段歌唱,给翻译也带来了很多麻烦。这些歌除了开头的合唱和片尾的灵歌,都是片中人物唱出来的。唱歌不像对白语速那么快,对白只要开口和句尾基本对上原口型就行。唱歌往往一个词、一个字拖得很长,尤其是句尾的字,必须与原词一个韵脚。如果原片这个字是开口型,而译成中文是个合口字,配上去就跟画面不符,也不好唱。这就需要在保证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对着画面斟酌每句歌词的每个字,这是非常难的。所以这部影片的翻译,我破例叫了我的儿子来帮忙,他当时是上海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我可以盯在他身边一句句地磨。一个“五一”节的假期,就全用在翻译这些歌词上了。

  当然,这么多角色要唱,用演员也是有难度的。我们从歌剧院请来了几位成熟的歌唱演员,杨小勇(配弗洛罗神父)、张民权(配说书人)等等。他们中有的能唱不能说,我就再找声音相似的配音演员做搭档,一位配唱,一位配说。像弗洛罗神父,配对白的就是林栋甫。他的音色很厚实,跟杨小勇这男中音很能接得上;而为女主角艾斯米拉达配音的,则找了电影演员杨昆,她能配对白,唱得也不错,而且她唱得很有感情,带着一种哀怨忧伤,完全不亚于原片(据迪斯尼方面的人说,原片中艾斯米拉达一角的唱和对白也是分别是找了两位演员来完成的)。主角卡西莫多则大胆地用了一位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年轻学生来配唱,我打听到他曾在大学生歌咏比赛中获得过流行歌曲赛的奖项,而卡西莫多在影片中的歌正好是流行歌曲风格。他配的主题歌真的很贴原片。而片尾的灵歌,我们的确是找不到会唱这种歌的演员了。好在这段唱没有口型,迪士尼方面在香港制作粤语配音时,找到一个在美国学习过灵歌的歌手,请他用粤语唱一遍,又用普通话唱一遍,用在了两个版本的片尾上。

  遗憾的是,这部花了大量心血和时间精心制作的译制片,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全球同步发行的时间,按照迪士尼的惯例,即使译制好的影片,也不再进影院公映,只作为家庭影碟上市。

  现在,我们如果想看这版《钟楼驼怪》,在迪士尼的专卖店里,还是买得到影碟的。

  这以后,我又导演译制了迪士尼的《恐龙世界》《罗宾汉》(影碟出版)等卡通片。再后来,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录音设备有了很大的更新,迪士尼的影片就安排到厂里去译制了,那时我已退休,不再接手影片,只是在需要时去为一些角色配音。

  近年,上海要建迪士尼乐园,声音方面又有不少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入园须知啊,安全警告啊,还有各项游乐设备的指导视频上出现的人物啊等等,名目繁多;何况,一些以前没有译制过的迪士尼经典老电影,因为要在园内放映,也都需要重新译制配音。我怎么也没想到,在七十多岁的时候,竟还会为我童年时代看过的这些《猫和老鼠》《小飞象》等迪士尼卡通片里的角色配音。这些影片的生命力可真强啊!

  摘自《上海滩》9月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话题/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译制迪士尼影片的往事(下)
傅海澜传
同和里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B05译制迪士尼影片的往事(下) 2016-10-09 2 2016年10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