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突然接到30多年前的学生严拥军的电话:“刘老师吗?我是你30多年前的学生,我们班同学要聚会了,大家都找你有很长时间了,盼你参加我们的活动……”当时,我又惊又喜,惊的是33年前的学生们竟然不断地在找我,喜的是我刚从美国返沪,就被找到了,还能赶上这次盛大的聚会。我深信这就是缘分。被人牵挂是一种幸福!分别33年了,同学们还没有忘记我,我一直沉浸在这样的幸福之中。
聚会那天,陈伟同学开车将我从市区家接到坐落在南翔镇的嘉定二中,早早已到的同学们迎了上来,“刘老师,还认识我吗?”这可真难倒了我。同学们也像猜谜一样相认,更何况我这个老妪。毕竟分别已有33年了,于是在一片嬉笑声中,自报家门……1979年,在国家重大转折时期,同学们带着泥土的芬芳,以自己的实力考上了嘉定二中这所重点学校,就此我与这些孩子们结下了一段师生缘。
当时他们都还是十二三岁的孩子,那时物质条件非常差,无论是住的还是吃的,说出来,现在的年轻人都难以相信,几十个男孩和女孩分别蜗居在仅有三十来平方米的简陋宿舍里,连厕所都没有。女孩子用马桶,狭小的空间还置放着这样不时散发异味的器物,空气的浑浊是可以想象的;男孩子则到室外的长廊里安放的木桶如厕,寒冷的夜晚,瘦小的身躯裹着件棉袄就朝室外奔。那是个用粮票的时代,受诸多条件的限制,每个孩子都不得不从家里背米到学校。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时代,现在想想那时的学校领导真的很了不起,螺蛳壳里做道场决非易事。为了迎接这批从乡校考出来的小秀才,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没有任何私心,煞费苦心安排孩子们的食宿,此外,还精心挑选,把他们认为最信任的老师都安排做这批孩子的班主任。我和我的同事们接受任务后都有一种光荣感,人人扑心扑血,不辱使命。让我们所有老师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孩子们都很懂事,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上进,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友善助人,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3班孩子们每日早读课上大声朗读古诗的情景;体育课上有同学晕倒被其他同学背起朝医务室奔去的情景……至今仍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那天,我对同学们说,其实,那时我也是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念来看,反思当时处理某些问题的方式,肯定有不当之处,请予以理解、包容。斗转星移,当年的懵懂少年,如今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成绩。他们没有任何背景,凭着当年的那股顽强毅力、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精神,创造了令人感到荣耀的人生。那天,无论是在见面会上还是在餐桌上,每个同学都感到有一种回归组织的感觉。望着同学们那因智慧和知识增长带来的理性、持重的风度,作为老师,我为他们的成长感到骄傲。
近来,我身体一直不太好,同学们知道后,纷纷表示要来看我,热心地为我寻医找药。有个已成医学专家的同学来看我,为我答疑解惑;另一个同学则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为我联系到最好的医院和专家。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久前的教师节那天,已联系到的同学,几乎都来到了我家与我共度教师节,几个因有事不能来的同学,还像当年一样打来电话,向我这个老班主任请假。我感到这个世界并不像有人所说的那么冰冷,还是有温暖的。
我非常庆幸,在晚年我还能找到30多年前的所爱。3班的同学们,我永远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