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味鱼
苑丛梅
  苑丛梅

  俗语:吃鱼补脑。有人像猫,天生爱吃鱼。我呢,在吃鱼尝鲜过程中,体味人生诸多况味。

  成都地处内陆,鱼类不如临海临湖的地方多。成都人常吃的是鲫鱼、草鱼、鲢鱼。我家里人均有一手做鱼绝活。我最爱吃二哥做的葱烧鲫鱼。这道菜,二哥选用巴掌长的小鲫鱼,一番精心烹饪,鱼肉特别鲜美,最怕鱼刺的我,爱不释口。那年冬天,我在病中,和妈妈看病归来,心情就像成都铅色的阴天一样低沉。刚进家门,看见餐厅里灯火通明,餐桌上已摆好热气腾腾的菜肴,二哥迎上来,说:“开饭啦!梅梅,我给你做了葱烧鲫鱼。”饭中,二哥安慰我说:“不要紧,过段时间就会好起来!”那晚的葱烧鲫鱼特别香,我还记住了餐厅里挂着暗黄色字画,朱漆餐柜上摆着一盆枝叶翠绿的水仙,缀满了骨朵儿。一月的成都,无比温暖。

  小侄女是家里最爱吃鱼的人。那年放寒假,小侄女从北京回到成都,二哥请她去吃自贡梭边鱼,我作陪。我们打的到了城西二环外,店堂贴着花墙纸,上下两层,装修精致。二哥点菜。其间,小侄女跟我们讲大哥他们小家在北京的生活:他们到内蒙古草原玩耍,各自骑匹马,由于人重马小,她爸那匹马不堪重负,两腿颤巍巍直抖。小侄女用幽默夸张的语言描述那匹马和她爸的神情,顿时逗得二哥和我开怀大笑。鱼是来自岷江的三角峰,个头小,肉质鲜嫩,蘸料香辣,吃得小侄女和我眉飞色舞。那天,小侄女摆了很多有趣的段子,二哥大部分时间在听,吃得很少。一顿饱餐下来,200多元(相当于现今500多元),二哥很高兴付了钱。出店门过斑马线时,小侄女左手牵着二哥,右手握住我的手,我们仨高高兴兴回了家。事隔十多年,这段记忆并没在我脑海消逝,待自己懂事一点,才悟到二哥工资不高,梭边鱼贵,为了款待我们,他忍住不吃是为了节省钱,他苦的是自己。二哥的为人,一向如此。

  美食是上帝对人类的恩赐。关于美食的记忆,往往也是一笔精神财富。家人的爱,犹如这些五味鱼肴,回忆中仍滋味鲜美,营养丰富,滋养身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评论/专栏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邻声·话题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观点
   第C04版:趋势/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专题
   第C06版: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8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中秋的礼品
就近问医方便多
永存心中的爱
陌生与熟悉的玫瑰与花冠
楼氏票房杂忆
五味鱼
新民晚报夜光杯A15五味鱼 2016-10-29 2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