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双十一”,不少市民坦言,“最大不足是物流太慢。”市民表示,如果是有急需商品,自己不会考虑在“双十一”期间下单。“平时网购,隔天就能到。而‘双十一’的商品一等就要一周。”市民称,“双十一”是得了便宜多了麻烦。
也有市民质疑“双十一”的价格优惠。“有些商品在‘双十一’前先涨价,‘双十一’当天再降价,价格可能比平时还贵一点,但商家却管这个叫‘优惠’。”市民称,“双十一”的价格欺诈是消费者心中最大的顾虑。
不少市民称“双十一”对刺激消费的作用不小,“一年比一年的销售量大,说明人们网购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市民同时建议称,“未来可能一个‘双十一’不够,如果每月都来一次购物狂欢节,也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市民指出,希望电商不要过多关注“价格战”,而应把心思花在商品质量上。“比起便宜货,不少消费者可能更希望能买到好货。”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虽然“双十一”越发红火,但自己的消费理念也更趋理性。“有需要就买,没需要就不买,‘双十一’也就是普通的一天,买不买还是看需求吧。”
有网友曾吐槽称,“双十一”最该打折的是自己的双手。一位市民也调侃称,“很多女生购物容易冲动。比如,去年‘双十一’买的裙子,当时觉得款式不错,结果到今年‘双十一’了还是没拿出来穿……”
网购“剁手族”有一句流行语:刷卡一时爽,账单泪两行。有市民表示,“网购还是要量力而行,很多人是折扣越大,买得越多。还是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跟风。”
新民网记者 卞英豪 李默 实习生 唐晓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