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20000期的新民晚报站在新的起点上,期盼再创辉煌。大学版也将继续努力,希望成为主报永葆青春的重要源泉。
两只燕子,共同舒展羽翼,迎风翱翔。
培养“新民”后备力量
复旦新闻学院的陈曦,两年前在大学版紧张地开始人生中第一次独立专访,完成两个整版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仰志斌的精彩报道。“感谢新民晚报把初出茅庐的小记者推上路,否则我还站在路边不敢迈步。”已获北京大学直研资格的陈曦,如今采写各类选题驾轻就熟,对大学版始终心怀感恩。
上海商学院的沈怡筠,专业是社会工作,但在大学版找到新起点,坚定了未来方向——扎根传媒领域,做真正的新闻人;在韩国、美国交流学习的复旦女生卢颖嘉和张钰颖,身在海外,仍积极发稿,分享留学感受和经验;上海师范大学的网球迷赵强,奔波在今年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现场,文字摄影一肩挑,写出多篇独家报道;还有满怀新闻理想的俞金旻、郜阳、陆佳慧、韩冰、万乔鹤、刘建芳……
这些年轻人活跃在校园新闻采访一线,也奋战在上海电视节和国际电影节、网球大师赛、F1上海站、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等赛事和活动的报道现场。
改版两年多来,百余名学生记者在大学版的舞台实战练兵,成为充满战斗力的新民晚报后备军。他们的努力和热情,化作报纸上的文字,每周三飞到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展现在数万师生面前。
扩大“新民”品牌影响
“‘90后回忆展’是大学版首次举办的线下活动,请了学生乐队助兴,200多个年轻人一起回味儿时游戏、零食、动漫和歌谣……玩得很尽兴。”两年前的画面,大学版元老顾超记忆犹新。毕业后,他仍心系新民晚报大学版,在活动策划和项目运营方面勇挑大梁。
让顾超印象深刻的活动,有大学版和易班网合作举办的“传统媒体进校园”,邀请多位名记者名编辑走进大学课堂,分享从业经验和感悟;也有大学版组织承办的“重走长征路 青春心向党”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红色寻访活动。合新民晚报与团市委等多方之力,带领17所高校20多名大学生跨越江西、贵州、四川和陕西,行程9000余公里。
漫漫长征路上,队员们分组对抗,在大学版官方微信“新民大学城”上多次PK。文字、摄影、漫画、视频等全媒体表现手段,搭配年轻人喜爱的网络直播新形式,吸引众多同龄人关注。潜移默化间,新时代长征精神在90后群体中温馨传递,“新民”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逐渐升温。
“这两年在大学版做活动,很辛苦也很值得。”顾超笑着说,“最开心的是,通过小伙伴们的努力,身边有越来越多95后知道、熟悉并喜欢上了新民晚报。” 本报记者 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