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赵孟頫一起“虚度”时光
蓝山
  蓝山

  断断续续,临过的帖有欧阳询、颜真卿、文征明、王羲之……隶书、魏碑、楷书、行书……就像是人在旅途,东张西望,一站有一站的风景。直到那一天,遇见了赵孟頫,凝神屏气,一见倾心。

  痴痴看字,慢慢回神。第一眼,一派儒雅端美。再看,有深存于内的刚劲之气。细读,这气,时在横,时在点,时分时合,“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抑扬隐现,终至洒脱无拘,遂性通畅。

  赵孟頫,何许人也?查知,是南宋至元初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博学高才,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宋灭后,先是拒绝出仕,又被召,终无奈做官元朝,受到忽必烈的激赏,惊其才貌为“神仙中人”。史评其人“识趣高远”,其书“冠绝古今”。但因作为南宋遗逸又出仕元朝的历史,而鄙薄其人其书的也不乏其词。

  大概也因此,不同于王羲之“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横溢才气;也不同于徐文长“苍劲中姿媚跃出”的不甘郁气……我在赵孟頫的字里,看到的似乎就是那个“生灭托于不生灭,世间托于出世间”的红衣罗汉微笑不语。

  晚年,贵倾朝野的赵孟頫写过一首名为《自警》的诗,“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惟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自因自明自我写照至此,真个是将涵养落到实处的通透高远人!只是,自古江山留胜迹,后来几人能登临?

  去福州路,买来了全新的笔墨纸。临帖《洛神赋》,整页整篇摹写,那是全部拥有的满足感觉。朋友点赞,我则心虚。虚在,这真的不像是赵孟頫字。就看他每个字的起笔,无论在点,还是横、竖,总有一根“弧线”飘来领起,独特而又与整字和谐相连。我写来却不是偏轻,就是太重,突兀不能自然连贯。终于,那一飘几近形似了。放下笔,却耿耿仍不能释然。这个独特的笔画在其他帖上,像藕断的丝连,往往是取势上一字末的连笔。但是它,却几乎在所有的起笔开头处,思它来自何处:这恋恋一笔,是纳妾之事之心被玉貌已衰的夫人一曲《我侬词》平息的羞愧又怅怅?是既然无奈,莫若连笔现世,对故国的回首依依?那该就是,“一生事事总堪惭”的“惭惭”,是字如其人的红衣罗汉的动情流美于笔墨? 

  似有所悟。于是,重新开始,一叠纸,先“死磕”单个笔画,再反复架构每字,每次只一字。用心于骨架挺拔,临摹于形貌圆润。

  就这样,在有阳光的午后、细雨绵绵的日子里,点上一根沉香,来一杯咖啡,在一笔一画一字中,心生欢喜。

  人说,要坚持。坚持,从来不是“因为”。是因为欢喜,所以坚持,才愿意坚持,和赵孟頫一起,虚度时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中国新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人家/新民印象
   第A09版:人家/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女”人的姿态
凡人“烦”事
智慧快餐
智能化与人性化
琐细事,过年情
女儿的红包
和赵孟頫一起“虚度”时光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B04和赵孟頫一起“虚度”时光 2017-02-05 2 2017年02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