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成“戏戏评”“季季议”制
● 改进终选投票制
● 新推内部监督制
本报讯 (记者 朱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已走过27个春秋,记者昨天获悉,白玉兰奖今年起将推出评审创新机制:评委聘期由三年一聘改为一年一聘;形成“戏戏评”“季季议”制;改进终选投票制;实行监督制。新一届白玉兰奖将于4月7日揭晓。
最显著变化在于改善了评委库成员聘任制度。评委聘期由原来的三年一聘缩短至一年一聘,并画出每年看戏量不低于三分之一的红线,将“不低于三分之一”的年度观摩率与评委聘任要求相配套,形成了履职激励机制和“能进能出”的格局,有利于评委库成员的合理流动与及时更新,保持和提高评委队伍的活力。
“戏戏评”“季季议”制度,希望评委每戏必评(书面)、每季必议(例会),鼓励评委在“评”与“议”的基础上,通过戏戏评、综合评、每人评、重点评以及聚焦重点话题、举办戏剧论坛等手段,加强对参评演员和剧目的评论。此外,通过微信等平台,征集观众对参评演员和剧目的评议。使奖项更好地发挥引导创作演出、引领社会风气的作用。
在“戏戏评”“季季议”基础上,推行初评与终评相结合的制度。年度初评程序由全年观摩量前20位的评委库成员评议,投票产生“建议获奖名单”;终评程序是,被抽选的9-11位评委,每位成员均签署有关《承诺书》,以实名制和截尾均值制投票方式,最终选出各奖项及其提名奖的获奖名单,并对获奖者一一作出书面评语,由评委会主任、副主任签字确认。这项制度将进一步提高评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实行业务监督和纪律监督制度。组委会此次特别聘请两位德高望重的戏剧家周本义、童双春,与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评审监督小组,对初评、终评进行业务、纪律监督,同时设监督电话,以保证评审的透明、公开和高度廉洁。组委会还修订了白玉兰奖评委库成员工作纪律准则,对其职责义务与责任作了更为具体、详尽的规范。同时,每年度的评委库成员将在各大媒体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