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霞飞路上出了尚贤坊。尚贤坊,占地面积大约6000多平方米,石库门弄堂里,总弄和支弄看上去就是一个“丰”字,总弄沿街是过街楼,弄口屋檐水泥压顶,立面上装饰着巴洛克线条和花饰。人来人往,见过的,都会说一声:漂亮!
93年后的今天,霞飞路早已更名淮海路;尚贤坊,还是尚贤坊,不同的是,经历了旧改征收,这里的每一平方米都要恢复历史原貌,而且,还要打造成集商、文、旅于一体的地标性区域。
尚贤坊,究竟如何来做文化记忆的一处新标本?
2014年,在申城,关注历史风貌保护的人们,每当经过淮海路马当路,就会忍不住要看看路口的尚贤坊——这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旧改征收,正在进行中。2016年,征收完成,72家房客告别窘迫的居住环境。上周,尚贤坊保护性改造项目方案出炉,方案显示,在这里,与历史风貌保护同步的,是地标性区域的功能升级。
今年下半年,尚贤坊改造项目将正式启动。面对93岁的老建筑,如何尊重历史,修旧如旧?
原始图纸,拿来求证,是必须的。于是,档案部门提供了原始图纸,这里的每一平方米,都将照图还原。在这里,恢复原貌的老建筑,将改造成具有老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老上海里弄风情的特色酒店,以及富有上海历史特色的里弄式商业设施。同时,在尚贤坊地块北部还将新建一幢国际豪华酒店。因此,尚贤坊保护性改造项目的总建筑面积达到94346平方米,总投资为46.73亿元。
尚贤坊,要做历史文化记忆的一处标本,不是没有底气。不只是因为有新天地、思南公馆,范例在前;更重要的是,在申城,历史文脉、文化记忆的保护和留存,已逐步进入“标准化操作”。
今年年初,黄浦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区长杲云与20多位人大代表“面对面”,现场答代表问。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做好城市更新和历史风貌保护?
黄浦区地处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此区情,决定了黄浦既要面对繁重的旧区改造,又要面对量大面广的历史风貌保护。协调好这对矛盾,一个原则是——老城厢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老建筑单体保护和整体风貌保护,并行不悖。
近年来,黄浦区推进城市更新,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坚持旧改和风貌保护并行,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重现风貌重塑功能。去年,同福里等一批保护性开发项目加快推进,广播大楼、盐业大楼等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顺利完成。同时,黄浦设立专项资金,启动吉祥里、慈安里和国泰公寓三个小区居住类历史建筑修缮试点,探索实现改善居住环境与重塑历史建筑风貌的双赢。
去年,是黄浦区历年来旧改投入最大的一年,受益居民1万户,解决卫生设施3500户;2017年,城市更新和历史风貌保护,力度不减。
新年里,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大力推进,规范化操作,将是全周期和全方位的。在这个过程中,征收启动前,形成整个地块的保留保护工作方案;征收推进中,形成保留保护建筑具体保护实施方案和总体标准;房屋拆除时,形成建筑构件的价值鉴定、保存保护技术标准;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地块的整体规划和保护设计,做好建筑构件合理利用。这样的标准化,也将有益于深化优秀历史建筑的成片开发利用。
今后,在黄浦区,历史风貌保护的一种趋势是:从单体开发向成片保护转变,打造历史风貌保护道路或街坊精品。其中,尚贤坊,正是在同福里、高福里之外备受关注的项目之一。
在申城,一个共识是——历史文脉要精心保护,文化记忆要用心留存,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保留保护更多历史建筑,保留保护更多成片的历史建筑风貌区。
尚贤坊,曾经老旧的石库门里弄式住宅,在房屋修缮和复原之后,又将呈现怎样的功能升级,如何成为文化记忆的一处新标本?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