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借势大热
去年起高考取消艺术特长加分,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直接报考艺术类专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艺考培训机构的蜂拥“入市”。据考生介绍,培训内容涵盖美术、音乐、播音主持、表演、模特等,既有短期强化班、冲刺班,也有长期精品班,甚至还有签订保过承诺的所谓“协议班”。
当然,艺考培训门庭若市的背后主要还是利益驱动。
在候考人群中,几乎每名接受采访的考生都称至少参加了半年以上的演艺培训,报考表演类专业主要修声乐、台词、形体和表演四门主课。来自山东的郑佳说:“不经过培训机构的专业辅导是很难通过艺考的,大家都有备而来。我花的钱算少的,因为我只培训了半年,花了五六万元。”山东德州考生郑奕说:“我在北京培训了一年,各种小课加起来起码花了20万元,这还不包括在京的食宿费用。”
文化成绩是“双刃剑”
这几年高校录取时对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越来越高,教育部要求艺术类本科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得低于本省普通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高职专业不得低于控分线的70%。
来自湖北赤壁市的张浩然说,这或许是一把“双刃剑”,对提升艺考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固然有益,但也有可能将一些才艺出色的同学挡在门外,不利于个性发展。“我就读于一所市重点高中,整个高三都在北京读艺考的培训机构,只是学期末回校参加大考。但我有信心将高考成绩稳定在400分左右,这个分数进一般的艺术专业是比较稳妥的,只是现在实在分身无术,只得等过了艺考资格线后再恶补文化课。”他说。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过于强调高校用“文化课+专业课”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学生,会使艺考生面临两大应试,一是艺考应试,艺术教育技能化、应试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二是高考应试,未来高考所要导向的“多元评价录取”,或将会因此而打不小的折扣。
艺考热反映行业热
今年报考上大上海电影学院艺术类专业的有4500余人,其中表演专业、影视摄影制作专业是首度招生,仅表演专业就吸引2700多人报考,录取比例为135:1,报考影视摄影制作的考生也近800名,录取比例为40:1。面对如此火爆的招生局面,上大上海电影学院院长陈凯歌在现场向考生喊话:“明星与演员是有重要区别的,明星是演员,但演员不等于明星,当演员也是一项无上光荣的职业,前提是要相信自己是做演员的料。艺考热反映的是行业热,大家来参与电影表演工作是件好事,但这个行业也是特别难做的,必须在招生时就要向考生和家长们讲清楚。”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