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军界瞭望/战例
     
本版列表新闻
冷战期间,美国利用伊朗国土展开对苏抵近侦察,导致一系列冲突——~~~
冷战期间,美国利用伊朗国土展开对苏抵近侦察,导致一系列冲突——~~~
     
2017年02月2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冷战期间,美国利用伊朗国土展开对苏抵近侦察,导致一系列冲突——
前苏联与伊朗的“秘密空中摩擦”
张亦弛
■ 苏军迫降的伊朗直升机
  不久前,伊朗国防部长达赫甘透露,伊朗正与俄罗斯密切合作,打击叙利亚境内的极端组织,如果形势需要,伊朗会允许俄罗斯再次使用其境内的基地。在许多人眼里,今天俄伊关系极为亲密,可在冷战期间,前苏联与伊朗却是势不两立的“对头”,伊朗基地里停满准备刺探苏联的军机,两国边界成为“冷战最炙热的前线”,大批飞行员付出生命代价。

  “您是想宣战吗”

  二战结束后,美苏迅速滑向冷战,在世界范围展开争斗。1946年,美国以原子弹为“大棒”,迫使前苏联放弃在伊朗的利益,然后扶植伊朗国王巴列维重整军备,充当美国在中东的“代理人”。那段时间,美军如潮水般涌入伊朗,像靠近前苏联的哈马丹基地就是美国工兵援建的,能起降美国轰炸机,一旦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军将从这里起飞,去轰炸2000公里外的莫斯科!

  1952年,苏军在苏伊边境附近部署第38歼击航空兵师,首个战斗部队是刚从莫斯科防空区调来的第152歼击航空兵团,团长是秘密参加过朝鲜战争的丘里林中校。与此同时,第38师所属的第156歼航团也开始组建,不过地点远在莫斯科,直到1953年才移至中亚的马雷-2基地。1954年,上级又把第188歼航团加强给第38歼航师。

  1953-1960年间,第38师陆续换装米格-17、米格-19歼击机。其间,伊朗与美国飞机还比较克制,基本在伊朗境内飞行。可是在1960年以后,伊美飞机的越境活动突然频繁起来,其原因非常滑稽:当年底,新任伊朗驻苏大使到达莫斯科,向时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伏罗希洛夫递交国书,这位行伍出身的政治家似乎喝过酒,居然冒出一句“我们在40年前就推翻了沙皇,你们干嘛还留着封建的沙阿(波斯语国王)呢?”这下惹了大麻烦,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埋怨伏罗希洛夫:“您这是想宣战吗?”前苏联紧急与伊朗沟通,希望消除影响,可是新仇旧怨令巴列维国王不肯接受苏方的解释,转而加大伊苏边境的军事活动,允许美国中央情报局的U-2侦察机经过本国领空去刺探前苏联。

  “阻止目标离境”

  1963年1月,第38歼航师更名为第17歼航师,所隶属的第12防空集团军也在苏伊边境上部署新式地空导弹,此举引起伊美两国的高度关注,决定对苏进行越界侦察。

  11月20日清晨,苏军前沿指挥所响起防空警报,一架不明国籍飞机进入前苏联领空。接到命令后,新任第152团团长普里瓦洛夫上校派出两架米格-19实施拦截,由于雾太大,两架米格机并未发现越境目标。与此同时,位于马雷-2基地的第156团也派出两架米格-19,尽管有浓雾干扰,但长机巴甫洛夫斯基大尉还是在2000米高空发现越境飞机,这是一架带有伊朗民航标志的L-26B双发活塞式飞机(军用型称“空中司令官-560”),巴甫洛夫斯基两次向越境飞机发出警告,要求其“跟随自己飞行”,但对方不予理睬,径直向伊朗逃窜。此时,苏军地面指挥所下达命令:“阻止目标离境。”为了执行命令,巴甫洛夫斯基在阿尔德克村上空向L-26B飞机开火,被击中的飞机穿过国境,坠落在伊朗莫米纳巴德。事后,巴列维国王指责苏军在伊朗境内攻击民航机,苏方则展示了机载照相枪拍摄的底片,证明飞机是在己方境内被击落的。后来克格勃查明,L-26B飞机上乘坐的是伊朗与美国特工。

  L-26B飞机事件的阴影并未影响美伊接下来的行动。1964年秋,他们组织了第二次侦察行动。伊朗人在靠近前苏联的地区搞航拍,派出的飞机还是L-26B,航线距边境仅8公里,伊方照会苏方,称此举是为了配合国内的土地改革。为了保卫领空,苏军派出歼击航空兵大队,实施伴随监视。

  苏军的担心并非多余,假装航拍普查的那架L-26B飞机果然在谢拉赫斯地区越境了,深入前苏联境内20公里。苏军雷达第一时间发现目标,随即由佩齐金大尉率领的歼航大队立即从两个方向包夹目标,迫使其听从苏军的指令,老老实实地降落在第156团的备用机场上,伊朗飞行员束手被擒。在后来的审讯中,苏军询问伊朗人为什么不逃跑,他们回答道:“如果我们不执行你们的命令,就会被你们击落了……”苏军国土防空军参谋长巴什洛夫亲自组织了此次调查工作,发现伊朗人的这次越境飞行和上一次完全相同,侦察机上的工作人员来自伊朗与美国合资的所谓“地理测绘公司”,飞机上配备了先进的特种仪器,人员接受过美方特殊培训,由此可以证明,这两次侦察行动都是为情报部门服务的。

  消灭“支奴干”

  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第17师所辖部队纷纷“鸟枪换炮”,装备新型米格-23系列歼击机。1978年7月21日6时21分,在距里海不远的巴吉尔村,苏军地面观察哨发现4架伊朗空军的CH-47C“支奴干”直升机,它们已进入苏方境内15-20公里。6时26分,苏军雷达也发现这些目标,第152团副团长米洛斯拉夫斯基中校亲自跑到指挥所,命令杰米扬诺夫大尉驾驶米格-23歼击机前去拦截,但是杰米扬诺夫只发现了一架直升机,并且分不清是敌是友,只好向指挥所请示。很快,地面指挥官传来命令:“不要开火,不要靠近!”在与地面人员的通话过程中,杰米扬诺夫大尉有些犹豫不决,最后只好返回基地。

  6时52分,米洛斯拉夫斯基再派出一架歼击机,飞行员是什金杰尔大尉。很快,他就向指挥所报告,确认了直升机的国别,于是获得了攻击指令。伊朗直升机两架一组,正沿着卡拉库姆运河向东南方向飞去,当发现苏军歼击机追踪后,它们立即散开,飞向边境附近的山区。什金杰尔大尉向距离自己最近的一架CH-47直升机发射了两枚R-60导弹,随后指挥所里传来他的报告声:“第一个目标已经被消灭……”8秒钟之后,他确认:“第一个目标坠毁在地面上,起火爆炸。第二个目标正在向边境逃去,距离边境线5公里,我正准备消灭它,马上就要成功了。”副团长米洛斯拉夫斯基能够感觉到什金杰尔的亢奋心情,立即提醒他不要靠近敌机。不过,很快就接到后者的答复:“第二架直升机已经冒烟了,并开始爆炸了,但仍然在朝着边境方向飞……”地面指挥官问道:“你拿什么攻击的?”什金杰尔大尉答道:“航炮。”为了打下这架直升机,他一共发射了72发炮弹。

  被两枚导弹击落的第一架“支奴干”直升机坠落在格里亚乌尔村,爆炸起火,机上八人全部丧生。第二架直升机发动机损坏,迫降在格里亚乌尔边防哨所附近,机上四人被苏军俘获,而飞在前面的两架直升机成功逃离。四名伊朗俘虏被押到莫斯科。很快,莫斯科对外宣布:“伊朗直升机因迷路误入我国领空。”这显然是为了照顾伊朗的面子,随后,四名俘虏与八具遗体被遣送回伊朗。一个月后,受损的CH-47直升机被苏方专家修复后,交给伊朗人开回。专家透露,两架直升机上都安装了照相侦察器材,同时还发现了大量已经拍摄完成的胶片。

  有意思的是,80年代,苏伊边境倒是消停了许多,一方面是推翻巴列维国王的伊朗革命政权奉行“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的激进政策,驱逐了美国势力,光靠一己之力奈何不了前苏联,另一方面伊朗深深陷入两伊战争泥潭,无力与身边的超级大国“交恶”。  张亦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前苏联与伊朗的“秘密空中摩擦”
未能走上战场的“冲锋枪轰炸机”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战例B07前苏联与伊朗的“秘密空中摩擦” 2017-02-20 2 2017年02月20日 星期一